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新世纪中国国有资产管理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虽有一定下降,但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是保证国有经济乃至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适应国有资产管理的需要,中国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一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断进行改革和调整。中共十六大之后,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一些长期困扰国有资产管理的问题开始有了初步答案。因为新体制刚刚建立,目前学术界在这方面进行综合性研究的还不多。本文探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旨在运用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理论,在借鉴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有资产管理的实际情况,对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应从六个方面深化改革,并逐一进行阐释,希望对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有所裨益。国有资产管理就是国家对国有资产的产权、收益等进行的管理。所谓国有资产是指国家通过政权更替,剥夺、接收旧政权及相关人员的财产,以及通过依法征税、征收、投资经营、出售特许权和开发资源等方式所得收益而形成的资产。国有资<WP=46>产分为经营性资产、行政事业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三大类。狭义上的国有资产就是经营性国有资产。国有资产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①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选择或投资设立国有资产经营机构,将经营性国有资产交付这类机构进行经营运作,负责对其监督;②起草或制定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法规规章,引导和规范国有资产经营机构的行为和相关活动;③定期报告和披露国有资产的总量、使用情况等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信息。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一步搞好国有企业,推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和壮大国有经济,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践将证明,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应该能够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深化,能够推动国有企业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够推动公司治理与国际惯例接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几经变革。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到放权让利,从拨改贷到贷改投,以至最后推行股份制改造,实施“抓大放小”方针,目的都是要搞活国有企业,最终达到政企分开。中共十六大之后,随着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开始建立。中央和省、市(地)政府设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由于国资委刚刚建立,中央和地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还需要进一步理顺,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比较突<WP=47>出的问题:一是出资人不到位,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比较突出;二是监管分散,政资不分;三是国有资产总的质量不高,效率低下。此外,在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上,还普遍存在“苹果论、冰棍论、靓女先嫁论”的问题。根据行政环境和行政管理辨证关系理论,行政环境决定、影响或制约着行政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的行政环境是国有资产管理的行政体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国有资产管理的行政环境发生变化,国有资产管理的行政体制必然要进行不断变革。因此,根据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根据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根据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必须进行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在改革中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国家统一所有的原则;二是分级行使出资人职责的原则;三是政资分开的原则;四是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结合的原则;五是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原则。基于上述原则,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应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改革。一是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维护出资人合法权益;二是推动国有企业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国有企业改制重组;三是完善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四是加大国有企业人才培养和选拔力度,按市场化选聘企业经营管理者;五是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完善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制度;六是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WP=48>大企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