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重度抑郁症患者注意偏向及应对方式的远期影响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iry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on disorder,MDD)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主要临床症状为持久性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其自伤、自残等行为及高复发率严重影响患者心身健康及生活。其中重度抑郁症患者往往病情反复发作,药物治疗起效慢、周期长且存强烈消极观念。其易将注意分配给负性刺激,对于负性信息反复加工,存在信息提取选择性偏倚,解除困难程度较常人差,即注意偏向发生改变,且在日常生活中偏向性选择消极应对方式故导致持久性的心境低落。无抽搐电休克(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治疗是一种能够快速缓解患者消极观念且安全的治疗方案。本研究以行MECT治疗的重度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治疗前后注意偏向的改变鼓励患者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面对生活,提高生存质量。
  方法:
  纳入32名就诊于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诊断重度抑郁症的患者为病例组,在纳入病例组患者的同一时间段,选取32名周围社区年龄、性别、教育年限匹配的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在患者确定采用改良无抽搐电休克疗法(MECT)后,于治疗前一天早晨,完成一般人口学资料及简易应对方式的评估,并在访谈中完成HAMD-17(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17)评估,后运用应用软件(E-Prime2.0)予以情绪面孔刺激,进行点探测任务,系统自动记录患者在不同情绪面孔刺激的情况下的反应时间、注意偏向改变,此次为基线水平。在患者治疗结束后第二天早晨进行第二次复测,治疗后一个月、三个月及半年再次进行复测,在每次复测过程中,均完成HAMD-17测评即点探测任务,半年后再次评估简易应对方式。对照组完成相同任务一次。以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病例组在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情况,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患者治疗前后注意偏向反应时间,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正负性刺激注意偏向及应对方式。
  结果:
  病例组共入组女21例,男11例;平均年龄(35.72±10.98)岁;受教育年限(12.41±3.68)年;对照组女20例,男12例;平均年龄(35.75±10.69)岁;受教育年限(12.28±3.49)年。MECT治疗后病例组较治疗前HAMD分显著降低(F=420.62,P<0.01);病例组行MECT治疗前与疗程刚结束时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在治疗后一个月、三个月、半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意偏向测试任务中:病例组MECT疗程刚结束与治疗前面对正、负性面孔刺激反应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一个月、三个月、半年均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MECT治疗前与对照组对正、负性面孔刺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疗程刚结束时与对照组对正、负性面孔刺激反应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治疗后一个月、三个月、半年后对正、负性刺激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简易应对方式比较中:病例组治疗前积极应对方式及应对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MECT治疗后半年病例组应对方式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重度抑郁症患者对负性面孔刺激存在注意偏向,鼓励患者增加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患者改善病情,MECT治疗对重度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对注意偏向及应对方式有所改变,且无长期注意偏向的不良影响。
其他文献
期刊
学位
学位
期刊
目的:非自杀性自伤在世界各地的青少年群体中都很常见,且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已成为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一大公共卫生问题。作为一种不良的应对方式,非自杀性自伤与多种心理、行为问题有关。但有关自残青少年父母的相关研究较少,故本研究旨在探究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风险与其母亲的依恋模式及述情障碍的相关性,为NSSI青少年的早期家庭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57例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及住院存在非
会议
期刊
目的:酒精使用障碍人群逐渐递增,早期的人生经历可能是酒精使用障碍的发展中的一个潜在的危险因素,在类似的情况下,它可能影响以后的认知功能的发展。然而,酒精使用障碍患者早期经历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尚不清楚。本次研究旨在探索酒精使用障碍患者早期的社会环境和经历对其认知功能的发展。  方法:于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间在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物质依赖治疗中心招募符合DSM-5酒精使用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共计3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