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金刚石薄膜及其辐射探测器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black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刚石薄膜以其优异的电、光、热和机械性能及高的抗辐照能力和物理化学稳定性等在微电子和光学领域得到了极大重视。纳米金刚石以其更光滑的表面、更低的摩擦系数和更优异的场发射性能,已成为金刚石薄膜研究领域的新热点。本文研究了纳米金刚石薄膜的沉积工艺和性能,研究了纳米金刚石薄膜辐射探测器的制备工艺及其探测性能,同时还分别研究了作为X射线掩膜材料和在强磁场条件下的纳米金刚石薄膜的生长工艺,以探索纳米金刚石薄膜在各种不同领域内的应用。首先采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纳米金刚石薄膜,表征了形貌结构和光学性能,确定了最佳生长参数,获得样品表面晶粒尺寸约为30nm,厚度为1000nm,近红外透过率大于50%。提出了一种快速生长高质量厚纳米金刚石膜的方法:先用高温生长,再用低温生长,以克服高温生长引起的孔洞问题。其次研究了纳米金刚石薄膜辐射探测器的制备工艺和探测性能。使用ANSYS软件对电极宽度不同的纳米金刚石薄膜辐射探测器的电场分布进行模拟,确定了电极的尺寸参数。设计制作了光刻掩膜版,通过光刻和直流溅射工艺制备出纳米金刚石薄膜辐射探测器。研究了晶粒尺寸为20nm~150nm、粗糙度为22nm~45nm的纳米金刚石薄膜制备的光导型探测器在X射线辐照下的电学性能和光谱响应。电流—电压测试表明,随着金刚石晶粒的减小,薄膜电阻率下降,在5.9 keV 55Fe X射线辐照下,大晶粒(150nm)纳米金刚石薄膜探测器的光电流(Iph)与暗电流(Id)的比值Iph/Id几乎是小晶粒(20nm)探测器的4倍。X射线辐照下的脉冲高度光谱测量表明,大晶粒探测器的计数率和能量分辨率优于小晶粒探测器。这些结果说明:大晶粒金刚石薄膜探测器具有高的信噪比和电荷收集效率,适合于核辐射探测器的制备。随后采用氢刻蚀的方法探索了可作为X射线掩膜材料的纳米金刚石薄膜的生长工艺。对薄膜样品的显微结构、光学和电学性能的表征和分析发现:在其他沉积参数保持一定的情况下,随着氢刻蚀时间的增加,晶粒尺寸逐步减小,薄膜的表面平整度、折射率以及光学透过率明显提高,薄膜的暗电流和损耗减小,介电常数接近天然金刚石。采用同步辐射装置,测试和研究了纳米金刚石薄膜在软X射线波段的透过率。经过氢刻蚀的薄膜,X射线透过率在258eV处达到52.8%,明显高于未经刻蚀的薄膜(24.8%),符合X射线光刻掩模材料的要求。最后研究了强磁场下纳米金刚石的沉积工艺。研究了不同磁场强度(0-5T)对纳米金刚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磁场强度的增强,薄膜晶粒有逐渐细化的趋势。探索了强磁场下纳米金刚石沉积原理。
其他文献
采用"主题式"区域地理教学,对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培养有很大帮助。文章以"水土流失"这一主题为例,总结了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策略,主要有:依据主题选取典型区域;运用类比法,深
亨利·菲尔丁是英国18世纪伟大的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汤姆·琼斯》在小说中心内容的表现、小说人物的塑造、文学写作技巧等方面都为后代作家提供了宝贵的写作启示,被当代很多
碳纤维增强铝基(Cf/Al)复合材料在航天、空间领域有广阔的应用背景,这一材料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是耐蚀性能问题。本文在Cf/6061Al复合材料多相表面制备了两种稀土耐蚀膜层,即
介绍了大型电站锅炉烟风及制粉系统管道从设计源头进行的优化设计,以达到降低发电运行成本、节能的目的,并针对优化结果进行了性能测试,优化了理论设计精度,为类似工程项目提
综合思维与区域认知作为基本思想和方法,是高中地理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重要构成要素。地理学科最突出的两个特点是综合性和区域性,而区域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和
区域认知素养是地理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借助教学评价工具,通过课堂观察,对当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区域认知素养培养现状进行量化诊断,发现存在区域认识不完整、缺乏深度;缺
本论文采用离子交换法和共价接枝法改性蒙脱土和层状双氢氧化物,得到有机官能化的无机纳米粒子,有效地提高了其与聚合物基体的相容性;进一步采用紫外光辐照的方法制备了丙烯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素养教育成为学校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2014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要求将核心素养落实到
《白日焰火》作为一部商业片外壳包裹下的文艺电影,满足了不同层面受众的观影心理,因而成为一部"既叫好又叫座"的影片。本文从"三段式"结构性与暴力故事、"冲突"塑造灵魂之深
地理学科育人价值是作为教学科目的地理学科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效用。深入研究地理学科育人价值体系有助于我们更加明确地理学科在基础教育中的育人功能,优化地理课堂教学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