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花青素广泛分布于植物组织中,其主要在吸引昆虫或动物传粉、散播种子、清除自由基、抵御胁迫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花青素由于其生物活性(如抑制细胞突变和增殖以及降低血压,抗炎、抗菌和抗氧化等特性)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以通海乌萝卜和兰坪紫萝卜为代表的云南红萝卜(Raphanus sativus L.)其皮、肉色均为红色,富含花青素,以其为原料提取的萝卜红色素这一天然花青素产品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及
【基金项目】
:
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2018BB021、2019ZG001-2-5);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101AT070053、2018FB063); 云南省农业联合项目(2018FG001-08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青素广泛分布于植物组织中,其主要在吸引昆虫或动物传粉、散播种子、清除自由基、抵御胁迫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花青素由于其生物活性(如抑制细胞突变和增殖以及降低血压,抗炎、抗菌和抗氧化等特性)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以通海乌萝卜和兰坪紫萝卜为代表的云南红萝卜(Raphanus sativus L.)其皮、肉色均为红色,富含花青素,以其为原料提取的萝卜红色素这一天然花青素产品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及化妆品等行业中。凭借适宜的的气候条件,自上世纪90年代起,云南萝卜红色素就因色泽红艳、稳定性好,远销国内外1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据了全球60%以上的市场份额。然而,近年来萝卜红色素生产企业和农户的非标准化栽致使云南红萝卜出现品种混杂,种质退化等问题,导致了萝卜红色素产量和品质的波动,阻碍了萝卜红色素产业的发展。目前对于云南红萝卜花青素合成机制的研究还尚未展开,使得这一特异种质资源的创新和利用受到了限制。基于此,本研究以自主培育的10个云南红萝卜杂交组合为材料,分析了色素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关系;同时,研究以萝卜高代自交系“YAAS-RR1”(红皮红心钟形)和“YAAS-WR1”(白皮白心长圆柱形)为亲本配置了F2、BC1P1和BC1P2等遗传群体,通过对这些群体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萝卜植株呈色性状由两个基因控制;基于SLAF-seq技术构建了云南红萝卜高密度遗传图谱,结合F2的花青素含量数据定位了植株呈色关键基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以自主培育的10个红萝卜杂交组合为材料,在成熟期对根长、根宽、单根重等11个农艺性状进行观测,随后利用DPS软件对色素产量与根长、根宽、单根重等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偏相关性、通径系数和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根重、色素含量和根宽决定了云南红萝卜色素产量变异的99.67%。在以高花青素含量为目标的育种工作中,应选择开展度、叶片大小和外露长适中,根宽、根长、单根重较大的组合。利用已构建好的群体开展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色素/非色素(Pi N)和紫色/红色(PR)性状受两个遗传位点控制,结合BC1P1和BC1P2群体的表型分析数据,可以推断Pi N性状的控制基因Rs Pi在YAAS-RR1纯合,而PR性状的控制基因Rs PR在YAAS-WR1中纯合。F2群体花青素含量频次分布显示根皮呈色和根肉呈色具有不同的遗传规律,根肉中花青素含量性状的遗传规律符合2对显性主基因遗传模型。分离群体中根肉有呈色的个体在根皮上表现呈色,而根皮有呈色的个体,根肉则不一定呈色,因此可用皮色性状来对Rs Pi进行定位分析。利用F2群体和特定位点片段测序(SLAF-seq)技术构建获得总图距为1230.16 c M的萝卜高密度遗传图谱,该图谱含有分布于9个连锁群的4032个标记,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0.31 c M。基于该图谱,两个与植株呈色相关的QTL位点(QAC1和QAC2)被鉴定到,而根长、根宽和根重等性状则各鉴定到一个QTL。针对QAC1标记范围内的萝卜基因组信息进行分析,发现该区域包含有58个预测的蛋白编码基因,通过对基因结构和表达进行分析,验证了与花青素合成相关的Rs F3’H是PR性状的候选基因,该基因在YAAS-RR1中的等位基因由于在第二外显子处的片段插入导致的移码错位而提前形成了终止密码子。对QAC2标记附近的基因组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Rs MYB1.3是Pi N性状的候选基因,该基因在YAAS-WR1中的等位基因由于第一个外显子中有一个4 bp的插入,提前引入了一个终止密码子。酵母单杂交、酵母双杂交及荧光素酶活性测定实验的结果显示,Rs MYB1.3可以与Rs TT8相互作用,并激活Rs TT8和Rs UFGT的表达,表明Rs MYB1.3具有调控萝卜植株花青素合成的功能。本研究的结果有助于进一步阐明萝卜花青素合成的复杂调控机制,并可为以提高主根花青素含量为目标的云南红萝卜育种工作提供分子标记及理论指导。
其他文献
危险化学品作为人民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原料,其用途广泛,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资。但危化品安全事故多发,危化品的安全问题也变得十分突出。危化品安全事故造成后果严重而事故的发生也具有突发性,因而增强危化品安全意识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危化品安全管理制度,但由于安全管理形式仍然严峻,所以需要加强对危化品的智能化管理以辅助企业及有关部门对危化品安全生产进行全面监管并更准确有效地处理好应急管理工作。
本研究以大菱鲆为原料,接种干酪乳杆菌L-1进行发酵,优化发酵工艺以制备出酸香浓郁、贮藏期长、营养丰富的发酵大菱鲆产品,同时探究发酵过程中鱼肉的品质、挥发性风味物质以及微生物菌落的变化情况,为开发一种新型健康的风味发酵制品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同类发酵水产制品的综合利用研究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测定干酪乳杆菌L-1的生长状态、产酸能力、耐酸性、耐盐性、耐亚硝酸盐性和降解亚硝酸盐能力确认其适
长期以来马铃薯育种采用种内杂交为主,种间及属间基因渗入匮乏,限制了突破性新品种的选育。嫁接蒙导技术是克服植物远缘有性杂交障碍的有效技术途径。本研究先将高产四倍体栽培种冀张薯8号、冀张薯12号(4x)/高淀粉二倍体原始栽培种(2x)种间嫁接、马铃薯/枸杞属间嫁接,再以接穗为母本,砧木材料为父本,进行马铃薯种间及属间有性杂交,探索提高马铃薯远缘杂交亲和性的新方法。对获得的种间杂交后代开展倍性和真实性鉴
木豆是世界第六大食用豆类作物,亦可作为优质饲用灌木,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被广泛种植。我国木豆种植区域地处热带北缘,常受到冷空气影响,导致木豆产量明显降低,耐寒品种的缺乏严重制约着木豆的推广种植,开展优异耐寒木豆种质资源挖掘和耐寒木豆育种研究对木豆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通过遗传多样性分析,从86份木豆资源中获得30份木豆核心种质;然后对这30份核心种质进行了耐寒性鉴定,掌握了它们的不同耐寒特性
科技文献是科技人员共享科研成果和学科知识的主要渠道之一,其中蕴含着科学技术的创新理论、技术、方法和成果,反映了学科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及趋势。化工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之一。随着化工领域技术发展的不断深入,该领域科技文献数量增长迅速、专业新术语层出不穷、理论技术更新迅速等。面对海量的领域科技文献,科研工作者追踪研究热点,把握最新研究前沿和发展趋势面临着信息筛选困难。利用文本数据挖掘
我国水牛存栏数量达2743.1万头,卸下肩上重负向乳肉兼用发展是必然方向。但目前奶水牛饲养管理粗放,生产水平低,养殖效益不理想,存栏数呈下降趋势。为充分合理利用饲草资源,提高奶水牛生产水平和养殖效益奠定基础,针对奶水牛养殖现状,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本研究采用2个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质量粗饲料与精粗比日粮对奶水牛后备牛各种营养物质消化、瘤胃发酵参数和瘤胃原虫数量、真菌和细菌种类及相对丰度的影响。试验以
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是一类广泛种植的重要经济作物,由于多年宿根连作种植,加上频繁的采摘和不合理的管理模式,已造成茶园土壤退化,病虫害频繁发生等问题,严重影响茶园的可持续发展。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是茶园土壤质量好坏的重要评价指标,也是茶树病害生物防控的微生物资源库,对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选择机制研究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本研究以茶园土壤为研究对象,以茶树的
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目前所面临的最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而大气CO2浓度不断升高是引起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大气CO2浓度升高除了通过对植物的影响间接对植食性昆虫的生长发育、代谢等产生影响外,还可以对昆虫的呼吸、生理和代谢产生直接影响。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是世界性入侵害虫,目前对其防治仍然以化学防治为主,但长期大量不合理的使用杀虫剂导致西花蓟马对大部分杀虫剂产
万寿菊是一种综合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随着万寿菊种植规模的逐渐增大,万寿菊经济副产物的开发也应受到急切重视。目前,万寿菊主要利用花中的叶黄素,万寿菊花被采收后,剩下的大量茎叶成为农业废弃物,这些除少部分被还田处理,剩余的均被焚烧,不仅对资源造成浪费,而且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若将产量较大且营养价值丰富的万寿菊茎叶作为粗饲料加以开发利用,不仅能解决环境污染和农民增收问题,还可缓解我国当前粗饲料不足的问题
洪水是由于暴雨、融冰、风暴潮等原因,使江河湖泊水量迅速增加或水位迅速上升的自然现象,是世界上发生频率最高、危害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我国地域辽阔,降水分布不均,境内河流众多,是世界上洪水发生频率最高、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受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洪水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显著增加。因此,通过对河流水面动态变化的识别,实现对洪灾的认识与评估,对于治理水患,兴修水利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