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通道同步脉冲合成模块设计与实现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andrew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对相关领域的深入和研究,对于脉冲发生仪器参数的需求越来越严苛,一方面体现在脉冲参数高精度、高分辨率以及高度可编程特性,另一方面则对于多通道信号的同步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论文的研究是基于脉冲信号合成,设计一个多通道同步脉冲合成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脉冲信号的合成脉冲合成:对脉冲合成相关技术进行深入研究,采用基于相对延时的边沿提取数字脉冲合成技术。将信号扇出为两路,并设计由触发器为核心搭建的边沿提取与合成电路,触发器时钟端和复位端分别提取两路信号边沿,实现脉冲的合成。精密定时控制:脉冲合成中需要采用精密定时控制技术控制两路信号的相对延时,由此设计数字延时与模拟延时相结合的延时电路,实现皮秒级分辨率延时;此外,精密控制技术实现了通道间延时与触发信号调节。精密定时控制实现最优1ps分辨率的1~20ns的脉宽调节、最优10ps分辨率的0-10s的通道间可变延时。(2)同步触发模块内多通道同步:根据脉冲合成方案分析影响多通道同步的因素。从FPGA内部出发,探讨内部信号传输转换以及系统设计因素等对同步精度的影响,研究模块发生同步错误的最小概率以及相应解决方法,实现优于±(100ps+0.00001%通道延时)的模块内信号同步精度指标。模块间多通道同步:从系统时钟与触发来源出发,探讨同步关键因素包括信号抖动、触发器亚稳态区间、时钟频率、触发信号触发边沿时刻等对模块间多通道同步精度的影响,设计同步触发电路,通过精密控制技术调节系统时钟和触发信号之间的相位关系,减小模块间发生同步误差的概率,提高系统稳定性,并且设计校准补偿、精密控制电路实现多通道同步信号输出,实现优于±(200ps+0.00001%通道延时)的模块间信号同步精度指标。本论文完成模块设计和同步实现,得到预期的脉冲基本参数指标和同步精度。
其他文献
随着非制冷红外探测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其功能和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正朝着更大阵列、更小像元、更高速度、更高集成度的方向发展,其阵列的像元规模已由1K、10K发展到100K、1M甚至百M量级,而功耗随着阵列规模的增大而迅速增加;当像元数量迅速增加的同时,阵列的非均匀性问题以及干扰问题使得探测器成像的质量急剧下降,图像失真;并且由于像元面积的缩小,非制冷红外探测器读出电路的
石墨烯的发现引起了研究人员对于范德华层状材料的研究兴趣。半导体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MDC)属于范德华层状材料,因其具有很多优异的电学和光学特性,如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合适的带隙、强的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以及强的激子相互作用等,在电子学和光电子领域极具应用潜力。光电探测器作为最有前景的光电子器件之一,在光学成像、通信、生物医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原子级厚度的层状二硫化钨(WS2),作为典型的TMDC
本学位论文主要研究带Serre对偶的三角范畴中的ghost倾斜对象,特别地,我们研究了丛倾斜对象。同时我们研究三角范畴,丛倾斜对象的自同态代数的模范畴和有界投射复形的同伦范畴这三个范畴的对象之间的联系。假设D是一个Krull-Schmidt,态射有限的三角范畴,并且有一个丛倾斜对象T和Serre函子S。我们在D中定义了ghost倾斜对象和T[1]-倾斜对象,并证明所有的丛倾斜对象均是ghost倾斜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在各个领域的探索越来越深入,所面临的挑战也逐渐增大,其中微弱光电流检测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近年来,微弱信号检测理论得到较大的发展,因此微弱光电流检测也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是在实际的工业应用中,检测仪器的测试环境并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若噪声过大,光电流过小,则要有效的提取出有用信号便相当困难,因此在光电流检测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第一,微弱光电流信号通常是淹没在噪声背
此论文研究空间形式中毛细管超曲面的稳定性,以及闭超曲面的一些整体性质。论文的主要部分研究空间形式中毛细管超曲面的稳定性。给定带边黎曼流形(M,g),M中的紧致带边超曲面M称为是毛细管超曲面,如果M有常平均曲率且M与(?)M相交成常数夹角。毛细管超曲面M称为是稳定的,如果它是能量泛函的在任意容许保体积变分下的二阶极小点。在第3章中我们固定M为欧氏单位球体。通过分析欧氏单位球体上一类重要的共形变换作用
在现代工业及军事应用等领域,存在着多种类型的机械构件缺陷造成的安全问题,如金属件锻造塑形过程中产生的辊印、氧化、麻点、气泡、折迭、拉伸裂纹等。由于缺陷往往较为细小或出现在浅表面,使得缺陷难以通过人工有效排查。在军事、核能及航天领域,机械构件运行在高温高压环境下时,机械容易出现应力集中及交变载荷,易引发构件疲劳断裂,在不经意间易酿成重大安全事故。因此对相关重大安全领域机械产品结构出厂前及运行过程中周
基于数字微镜(Digital Mirror Device,DMD)的无掩膜光刻技术,因其独特的数字化图像发生功能和光刻胶特有的紫外选择性曝光特性,可以实现可见即所得的可视化光刻,尤其满足光刻图像灵活多样的科学研究级别光刻仪器需要。近年来,高分辨率、高效率的小型桌面集成一体化是无掩膜数字光刻系统发展的趋势之一。本论文本人针对现有无掩膜光刻系统在硬件及软件上存在的光刻效率低、光刻分辨率低、光刻软件功能
大功率电源越来越多应用到国防、工业、交通运输等各个方面,已成为众多领域中最核心和关键的重要技术。IGBT模块作为大功率电源中最关键的功率器件,其在长时间工作过程中出现的老化失效等可靠性问题,将直接影响功率电源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为提高大功率电源运行的可靠性,避免因IGBT模块的突然失效故障,给整个电源系统带来严重后果。研究IGBT模块的在线监测技术,判断器件的健康状态,及时发现并更换老化失效的器件
铁磁性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类工业设备中,漏磁检测是检测铁磁性材料的主要方式之一。漏磁检测的精度和数据量与空间分辨率正相关,但对于特定的检测对象,其所需的空间分辨率存在上限,超出需要的空间分辨率只增加数据量而几乎不增加检测精度。最合理的空间分辨率应恰好满足检测精度需要,达成精度与数据量的平衡。而目前的漏磁检测空间分辨率越来越高,在某些情况下已非必要。因此,有必要对漏磁检测空间分辨率的影响进行研究,得出合
主动式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需要外部热源对试件进行加热,获取试件表面的温度场分布,从中提取并定位缺陷信息。热激励源是检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均匀有效的热激励,可以降低背景噪声的干扰,获得高信噪比的红外热图,有助于提高缺陷检测的准确性。因此,加热源技术是主动式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的关键技术之一,是相关技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针对大尺寸试件,自主设计了一套生热均匀、稳定有效的加热源系统。系统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