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官制度是安排、分配、调整、维持、运用行政职权行使行政权力,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文官规范和组织。文官制度的建立,其目的在于提高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强化政府指挥系统,加强勤政建设,克服官僚主义,提高行政效率。 民国前期,各届政权无论是被动接受或主动吸收,都曾引进与推行文官制度,并在一定时间和特定范围内取得了一定成绩,产生较大影响。它不仅结束了清末新政以来旧的文官制度被破坏、新的文官制度尚未确立,文官管理混乱、无章可循的局面,而且在中国首开近代文官制度之先河,基本上完成了以“恩赐制”为特点的封建文官制度向资产阶级近代文官制度的过渡,初步建立起了中国近代文官制度的法律规范,并对南京国民政府乃至我国台湾省的公务员制度产生较大影响。研究民国时期文官制度,总结民国前期文官制度推行的经验与教训,对于我们今天实施政治体制改革、惩治官吏腐败、推行公务员制度建设将大有裨益。 本文第一部分阐述民国前期文官制度的历史成因。文官制度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政治体现,其诞生往往有特定的社会时代背景和历史渊源。民国前期各届政权推行的文官制度,是建立在清末文官制度改革已有成就基础之上的,是清末文官制度改革的深化与发展。它是在清政府内部合法性危机加剧的情况下,受到了西方列强霸权威胁和近代文明示范这一不可或缺的关键性启动因素的冲击,以及中国近代民主政治思想的导引、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沿承、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资鉴等诸种因素影响而产生的,多少带有“中体西用”的色彩。 第二部分论述了孙中山及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民国前期文官制度。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批判满清政府统治下文官制度的腐朽和黑暗,颂扬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特别是近代文官制度,提倡法治,反对独裁。他们在反对清末新政“立宪”、发动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与建立中华民国新政权的过程中,提出了关于文官制度的种种设想,规划和设计以“人民主权”为核心的中西合壁的近代文官制度的宏伟蓝图。孙中山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领袖,他的关于资产阶级文官制度的种种言论、期望,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整个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愿望。 第三部分论述了民国前期文官组织沿革与演化态势。分别介绍了南京临时政府总统制下的文官组织、北京民国政府责任内阁制下的文官组织、以及广州一武汉国民政府委员合议制下的文官组织,内容娜文官机构的设置、官员的数额、等级。职责、权限以及办事程序等,并综合分析了文官组织演化特点。 第四部分讲述了民国前期的文官考试制度。南京临时政府因诞生于兵革未息、军务惶惶的历史条件下,制度草创,文官试验缺乏生存的社会土壤,很难付诸实践。北京民国政府非常重视文官考试,在不太长的时间内,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文官考试的法令法规,构成了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的基本内容,标志民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正式确立。广州一武汉国民政府的文官考试制度是对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的扬弃,并对南京国民政府的文官考试制度产生了直接影响。 文章的第五部分为民国前期的文官任用制度。分三个部分分别阐述了甫京临时政府时期的文官任用制度J京民国政府时期的文官任用制度、广州一武汉国民政府时期的文官任用制度,论证指出:除南京临时政府因很快被北京民国政府所取代,文官任用制度胎死腹中不论;北京民国政府、广州一武汉国民政府的文官任用制度的一脉相传性。 文章的第六部分为民国前期的文官管理制度。分三个部分分别阐述了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文官管理制度。北京民国政府时期的文官管理制度、以及广州一武汉国民政府时期的文官管理制度,内容涉及文官纠弹、奖励、惩戒、抚恤用务、保障等。 文章的最后一个部分是民国前期文官制度的历史批判。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法,分析了中外近代文官制度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总结了民国前期文官制度推行的特点,阐释了其历史价值和意义,指出其历史缺陷与教训,并对民国前期文官制度艰难推进的原因试行分析,以便为我们今天实施政治体制改革、惩治官吏腐败、推行公务员制度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