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 Blanchard,1871)属于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为我国特有有尾两栖动物。大鲵曾在我国分布广泛,由于非法捕捉和栖息地丧失等原因,大鲵分布范围和资源已急剧下降,其中一些地方种群已经灭绝,部分种群已面临灭绝的危险。目前大鲵已被列入CITES公约附录Ⅰ和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同时因对大鲵的生物学和保护现状缺乏研究,而列入IUCN红皮书中的Data Deficient,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大鲵被列为极危级。因此,加强大鲵基础生物学、栖息地特征、种群状况的研究,弄清其资源状况,切实落实保护区管理机制显得尤为必要。 我们于2003年7~8月,采用查阅县志、外贸收购记录、大鲵管理所立案、走访居民、河段取样计数等方法,结合20世纪90年代初获得的取样调查数据,对河南省卢氏县30多年来大鲵种群的分布、数量和种群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分析。2004年4~5月、7~8月和2005年5~10月,在卢氏县大鲵自然保护区分别对不同条件下大鲵的肺呼吸特征和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2004年7~8和月2005年5~10月,首次通过连续跟踪观察和无线电遥测对大鲵的活动规律和活动区域特征进行了定量化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大鲵的肺呼吸采取了肺腔贮存气体、间歇式浮出水面、以1次呼气和1~3次吸气、咽气过程构成的换气方式来适应水栖生活,其肺呼吸活动方式属于四程式呼吸。在第一轮口腔膨胀和压缩完成后,以无重复吸气、重复1次吸气、重复2吸气3种类型进行换气活动。静水条件下,大鲵只表现出重复1次吸气换气类型,在白天休息状态下,平均换气(2.42±1.68)次/h(n=1080)[平均气温(16.80±6.80)℃;平均水温(16.00±1.50)℃;平均气压(90.59±0.48)kPa];平均换气间隔时间(23±18)min(n=1035)。流水条件下,大鲵的换气表现出3种换气活动类型,其中无重复吸气占总体的21.93%,重复1次吸气占总体的66.28%,重复2次吸气占总体的11.79%,以重复1次吸气的换气类型为主;平均换气(1.34±0.58)/h次(n=602),[平均气温(21.25±4.20)℃;平均水温(18.78±2.75)℃;平均气压(100.70±2.53)kPa;平均水溶氧(8.66±1.15)μg],平均换气间隔时间(45.02±17.27)min(n=569)。 2.大鲵在白天休息状态下的肺换气频次受气温、水温、大气压和水溶氧等环境因子变化的影响。静水条件下,换气频次的多少与水温的高低变化呈正相关(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