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饮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族饮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多彩的深层民族文化。壮族作为岭南地区的土著民族,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由此决定的生业方式,深刻地影响到壮族饮食文化的形成发展,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壮族饮食文化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正是由于壮族饮食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明显的民族及地域特征,使它能够在旅游开发中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壮族饮食文化的形成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从远古一直延续到现在。按阶段来划分,我们可以将壮族饮食文化形成发展的历史大致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史前时期壮族先民饮食文化的萌芽、商周至隋唐时期具有地方风格饮食文化的形成、宋元明清时期壮族饮食文化的发展和近现代壮族饮食文化的繁荣昌盛。关于壮族饮食文化形成发展的历史阶段划分,由于从来都没有人确定一种系统明确的划分标准,所以我们只能作整体性的概括把握。壮族饮食文化的形成发展,除了受到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之外,与壮族生产力发展水平密切联系,因为人们的生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而生活水平的高低则影响到当时人们的饮食生活。同时,壮族与其它民族之间频繁的物质和文化交流,也为壮族饮食文化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各种有利条件。总之,壮族饮食文化的形成发展是壮族社会内部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缺少任何一种力量的推动作用都是不可能的。另外,壮族饮食文化的形成发展跟其它事物的成长一样,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由于受独特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壮族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在壮族社会内部,由于居住地区不同,社会发展进程不一,饮食习惯也不完全一样。壮族饮食文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与自然生态环境相适应,具有岭南地域饮食文化特色,如带有一定的原始饮食风格、“重酒重茶水”的饮食习惯、相对宽松的饮食规矩;二是以稻作农业为中心,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饮食文化,如以稻米为主,其它农作物为辅的饮食食物结构、节日饮食鲜明的稻作农业特征及与稻作农业相关的饮食禁忌;三是区域差异明显,“北壮”与“南壮”饮食各有特色,这包括南北饮食口味的差异和特殊饮食习俗的地域差别;四是排他性较少,汉化程度较深,我们可以将壮族的饮食习俗跟与之相邻的其它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进行比较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