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揭示了生命活动的规律,并解读了不同种类的生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奥秘。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提出“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意在提高学生科学知识储备的同时,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生活化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后的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是指将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生活化,在课堂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现实认知,用生动有趣的生命状态呈现教学内容,将学生熟知的事物和现象融入新知识的教学中,而不是简单的用成人的思维和理解方式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反复进行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则是将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运用到高中生物课堂中,教师根据高中生物的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生活中的生物学知识,使学生获得的是生动形象的学科知识。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能够将知识迁移,创新性地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生物学问题。为了解和探索生活化教学在基层中学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状况和教学效果,笔者于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在山西省长治市武乡中学开展了为期一学期的高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开学初对高二年级3个自然班级140名同学开展生活化教学问卷调查。共发放140份调查问卷,回收137份,有效问卷135份,回收率97.9%,有效率为96.4%。调查发现,学校对高中生物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生物的热情和积极性,学生没有养成课下主动关注生活中生物学知识的意识;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还是主要以“满堂灌”的形式授课,师生互动频率较低,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率低下;生物教师缺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联系生活进行教学的环节,导致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生物素养较难形成。针对以上情况,笔者尝试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实施为期一学期的生活化教学模式,试图教会学生联系所学内容解决生活问题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科学素养,渗透道德教育,在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完成的同时,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期末,对实施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班级反馈调查表明,超过将近半数的学生表示对“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很感兴趣,课堂气氛比较热烈,学生互动性也很强,学生对于生物的学习兴趣也明显提高。这些充分反映了中学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是可行的并且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