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新辅导员是辅导员队伍中的特殊群体,入职时间不长,正处于调整适应阶段,能否培养好积极的职业情感,将极大地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绩效,影响他们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进而影响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影响社会对高校的评价,也影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目标的实现,而目前新辅导员职业情感的研究尚为空白,因此研究新辅导员职业情感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在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心理学中的情感生成理论,即情绪认知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探讨了基于这两种理论的新辅导员职业情感的生成机理;采用质性调研方法,对广州地区高校13名新入职不满1年的辅导员进行深度访谈,通过资料分析得出新辅导员职业情感的现状,即职业认同感、工作满意度、工作责任感、职业荣誉感、敬业精神强,能认识到辅导员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对工作的条件和环境较为满意,工作有成就感和幸福感,能体现自身价值,愿意付出并从事辅导员工作。但也面临社会、家庭及专业教师对辅导员工作认识不足;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与学校的要求有差距;缺乏职业发展规划;职责不够明晰、工作繁重压力大;收入待遇不高,个人的晋升发展有较大难度等问题。本研究主要从个人层面(价值观、家庭、专业知识结构、压力)、学校层面(角色定位、职责、收入待遇、教育管理考核、职业发展)、社会层面(社会认可度、政府政策支持)等方面着手,深入分析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新辅导员职业情感的,表现为社会认可度不高、工作家庭关系处理不好会影响新辅导员的职业认同,知识结构不完善、角色定义和职责模糊会降低新辅导员的工作绩效,过大的工作压力、自身发展的压力以及收入待遇不高会弱化新辅导员的工作满意度。而新辅导员对工作价值观念的认同、国家和学校的利好政策与重视有助于职业情感的培育,新辅导员的性别因素不影响积极职业情感的形成,认同感、责任心、荣誉感、敬业精神较强的新辅导员有较积极的职业情感。最后从个人、学校、社会三个层面,对新辅导员职业情感的培育机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