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在我们古代先民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落脚于实践而逐渐创造出了较为完善的纪时制度。但是由于年代的久远和岁月的变迁,在对比传世文献与当代出土文献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两种文献间互相矛盾的情况。此外,由于时间久远,受到文献写作时代、写作地域与作者本人等客观条件的制约,经常使得相关文献中的很多内容今人难以直明其意。本文对于秦汉出土简牍中部分纪时名称做了考辨,并且对于上述纪时名称所使用的范围作出归纳,并根据诸多传世文献与出土材料中的时制记载,在此基础上与前人论述相结合。现已知出现过可能把一日分为十、十二、十六、十八时段的划分方式。本文分为如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探讨了居延汉简汉简中的纪时制度。本文将居延汉简中出现的纪时名称与传世文献相结合,而且居延汉简是出土文献中有关于一天时制记载最为丰富的。其中出现的可能是时制名称的名词超过三十个,并且大多都是重复出现。本文经过仔细对比、研究,得出结论:居延所出汉简中的时制大致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传世文献为依托,并有着出土文献可以为证的十二时制。十二时制在秦汉时期应是广泛使用着的纪时制度,十二时制的存在是确凿无疑的!而居延汉简中的第二种的时制应当是属于十八时制的范畴。可能这种十八时制只适用于邮传与烽火传递之中。在汉时的邮书传递与烽火传递过程中,对于传输的时间要求是非常严厉的,故而十二时制就在这种情况下被细分为十八时制。并且经过笔者仔细推敲,这种十八时制的十八个时段的名称可能由于地域或是时代的原因而有些许差异。第二部分主要是以十六时制为讨论对象,根据出土简牍资料与传世文献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引入甘肃天水放马滩秦简与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等简牍资料。在肯定十六时制的存在基础上,对其存在的时间进行探讨,对目前诸多学者认为十六时制存在于两汉时的说法进行反驳。进而指出,根据当下的资料显示,十六时制应当至少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而与此同时还有更为正式的十二时制。十六时制的使用可能存在局限。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十二时制,以传世文献为依托,在论述的过程中使用了包括敦煌汉简、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水泉子汉简等秦汉简牍材料,对十二时制中的时制名称进行探讨,在肯定十二时制存在的基础上对其名称与时段划分上的差异进行研究,并且对其演变、形成的时间进行讨论。总之,本文通过对秦汉时期时制比较系统的研究,初步探讨文献资料或者是出土材料所记载的关于秦汉时期的十二时制、十六时制、十八时制等时制问题,以及讨论上述时制产生的源流以及各时制形成的大致时间与发展演变状况。基于上述问题,笔者在文章中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对推动这一课题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