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胸腔胃-气道瘘(thoracostomach-airway fistula,TSAF)主要发生于食管癌根治术行胃代食管消化道重建的患者。食管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癌症新发病例与死亡病例肿瘤谱中分别占第7位和第6位,而在国内食管癌新发病例与死亡病例分别位于肿瘤谱的第6位和第4位,分别占据世界食管癌新发病例的43.0%和死亡病例的37.0%[1-3]。目前中晚期食管癌的治疗出现减瘤术后行外科根治术的趋势,使得发生胸腔胃-气道瘘的基数增加。胸腔胃-支气管瘘(thoracostomach-bronchus fistula,TSBF)是胸腔胃气道瘘的常见类型,瘘口位于主支气管或叶支气管,管腔内径较小,且发出多个支气管下级分支,形成多分叉结构,使得处于分叉处及其周围的瘘口处理起来较为棘手。本研究回顾性收集该类患者的相关资料,旨在结合本研究中对该类疾病的治疗经验,分析倒Y型自膨式一体化记忆合金气道内覆膜支架(简称:倒Y型覆膜支架)治疗TSBF的临床疗效及瘘口远期封堵失败的原因,并探讨覆膜支架置入后影响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以期指导倒Y型覆膜支架治疗食管癌术后胸腔胃-支气管瘘的个体化选择及其术后相关后续处理,使患者获益更多。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1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接受气道支架治疗的胸腔胃-支气管瘘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影像学数据、瘘口边缘与支气管两端分叉处的距离、气道支架一次性置入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生存情况等相关数据,统计气道支架治疗胸腔胃-支气管瘘的技术成功率、瘘口即时封堵率、远期封堵率、感染控制及并发症情况。对首次支架置入成功后瘘口完全封堵患者远期瘘口封堵情况进行Logistics多因素分析,并对其生存资料进行Cox多因素分析,筛选影响支架术后瘘口远期封堵失败及患者术后生存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到接受食管癌外科根治术后确诊的胸腔胃-支气管瘘患者102例,男85例,女17例,平均年龄(60.28±6.29)岁。其中单个倒Y型覆膜支架治疗50例,双倒Y型组合式覆膜支架治疗52例。其中1例患者行双倒Y型组合式覆膜支架置入时支架释放失败,2例行单个倒Y型覆膜支架置入后瘘口即时封堵不完全。支架置入技术成功率99.02%(101/102),瘘口即时封堵率98.02%(99/101)。99例支架成功置入的患者术后2周,82例(82.82%)患者肺部感染明显好转,瘘口完全封堵者80(例80.80%)。随访期间35例(35.36%)患者出现痰液潴留,19例(19.19%)出现支架相关肺炎,31例(31.31%)出现支架内再狭窄,1例(1.01%)出现咯血,23例(23.23%)出现远期瘘口封堵失败。支架置入术后远期瘘口封堵情况的单因素分析显示:瘘口边缘与支气管两端分叉处的距离(P=0.014),支架术后感染控制情况(P=0.012),支架一次性置入情况(P=0.001)对术后远期瘘口封堵情况明显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瘘口边缘与支气管两端分叉处的距离小于等于5mm(P=0.006),单个倒Y支架治疗(P=0.001)是术后远期瘘口封堵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支架术后患者的生存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3)、瘘口位置(P<0.001)、肿瘤复发(P=0.002)、术后感染控制情况(P<0.001)、术后痰液潴留(P=0.024)各亚组患者生存期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将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Cox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于60岁(P=0.029)、术后感染得到控制(P=0.026)为影响支架术后患者生存的保护因素,但据医学经验及既往文献报道判断,认为年龄是混杂因素而支架置入术后感染得到控制是患者生存的保护因素;瘘口部位如:位于右主支气管(P<0.001)、右中间支气管(P=0.010)、支架术后出现痰液潴留并发症(P=0.005)、肿瘤复发(P<0.001)是影响患者支架术后生存的危险因素。结论:(1)倒Y型覆膜支架置入是治疗食管癌外科术后胸腔胃-支气管瘘的有效方法,技术上安全可靠。(2)瘘口边缘距离支气管两端分叉处的距离小于等于5mm、单个倒Y支架治疗是远期瘘口封堵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瘘口边缘距离支气管两端分叉处的距离小于等于5mm的患者,双倒Y型组合式覆膜支架置入治疗可以提高远期瘘口封堵成功率。(3)支架置入术后肺部感染得到控制可以使患者的生存获益,而瘘口位于右主支气管、右中间支气管、肿瘤复发、术后出现痰液潴留的TSBF患者生存期较短,因此术后积极控制感染并及时处理痰液对患者预后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