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论是革命还是经济建设,中国道路一直面对一个怎样把农民组织起来的问题。十七年文学以典型化的方式塑造了农村基层干部,创造了社会主义农村新人形象,使其成为农村基层政权的代言人,以期承担完成合作化所需的基层动员与思想改造。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发展道路依然面对怎样组织农民、建设农村、发展农业的问题,其中,村干部作为乡村基层组织的重要力量将继续发挥作用。本文正是以新时期以来乡土小说中的村干部形象为切入点,通过梳理与分析村干部这一人物形象的历史发展轨迹与价值意义,试图阐释文学借助村干部这一形象对于将农民组织起来这一问题的愿景。绪论部分强调了村干部这一人物形象的特殊性,梳理与评述了对村干部形象以及相关叙事主题的现有研究,指出了本文系统地考察新时期以来乡土小说中对村干部形象塑造的意义和价值,并详细回顾了担任类似村干部角色的传统乡绅的历史书写与十七年文学中村干部的形象书写,以期对村干部形象的阐释具有历史延续性并为后文作比较分析做铺垫。正文部分首先从确立新时期话语权力的角度入手,探析了新时期初改革叙事对村干部形象的改写,主要表现为重新肯定与救赎遭受苦难的村干部、同情与嘲讽合作化时期的积极分子、以知青视角“还原”基层干部的“真实”面目。通过这样的改写,村干部被塑造为拨乱反正的载体成为被救赎、被嘲讽、被压抑的对象,解释与安抚了历史创伤,并有力地支持了新的权力话语的确立。其次,本文以十七年文学中社会主义农村新人形象为参照,分析了十七年文学中的农村“新人”形象进入新时期后的变化,或成为东山再起的创业者,或变质成为了“官老爷”。通过尝试激活基层干部身上的社会主义新人品质,村干部依然承担着乡村建设主体的角色,但改革的种种困难使这种尝试以妥协的结果告终,这就是实用型干部形象出现的现实情境,体现出新时期乡土文学再造新型农村干部的努力与困难。最后,本文从村干部既是乡村共同体的成员又处于国家行政权力末梢的身份切入,揭示了两种身份之间的矛盾与张力,以及面对当前乡村治理困境时村干部逐渐丧失了乡村建设的主体身份。通过阐释村干部乡村建设主体身份的矛盾与丧失,体现了现代化进程中乡村面临的种种困境与危机。结语部分则概括论述了从十七年文学至新时期以来乡土小说村干部这一人物形象书写对于将农民组织起来的意义,总结了其身上意识形态色彩的烙印以及体现了现代化过程中的种种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