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时代,资本市场处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为迎接新一轮的重大变革,企业处于经济运作过渡期时,需要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健全企业系统的管理机制,贯穿整个经营环节治理。监管机构要求主板上市公司从2012年开始,强制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内部控制制度成为上市企业遵循市场秩序的基础软件资本,帮助企业规避市场交易风险,保护资本健康运营,防范财务舞弊案件。财政部、证监会在《关于2012年主板上市公司分类分批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通知》中,要求中规定,至少于2014年年底之前公开披露内部控制自评报告和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正式在我国全面开展。如何在企业中推进内部控制审计实务层面的作用,如何构建审计指引体系,以何种方法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都是本文需要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回顾了内部控制审计的来源以及转变历程,对鉴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意义进行了阐述。设定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在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将交易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接受水平,保障企业经营活动稳定运营;而内部控制审计的意义在于判断企业执行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后,是否按照规定实现事前设定的目标以及完成后的效果,即企业构建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是否有效及有效程度。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程序繁琐,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重复工作带来的,将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纳入企业管理范畴,不仅能提高审计效能,还能促进企业形成自我约束意识,从源头控制财务舞弊案件的发生。基于目标导向构建内部控制有效性量化指标,有助于促进内部控制审计的实务研究,为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机制更具有针对性。21世纪以来,国家积极倡导发展信息化产业,为工业产业搭建新平台,工业化的进程也会带动信息产业新型化发展,信息技术产业成为引领大众创新的风向标,而高投入、高收益的行业特征,使得企业面临着高风险的压力,能快速有效的掌握企业在发展中管理的效果,是审计机构统一监管各大上市公司的最大难题。本文基于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在构建内部控制审计指导体系的过程中,鉴于机遇与风险共存的特点,以既要鼓励企业发展又要把控市场危机的原则,将风险控制目标从战略目标中独立出来,构建了以目标导向为原则的内部控制审计指标,设立了以报告目标、合规性目标,资产安全目标、经营目标、战略目标以及风险控制目标为基准的指标体系,笔者在比较了以前学者在评价过程中使用过的分析方法后,选择了容错性强的BP神经网络算法,作为构建评价模型的方法,检验、预测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程度,为内部控制审计人员深入研究审计方式、方法提供理论参考依据,也为企业做投资决策时,提供预算管理工具。根据信息技术行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分结果,笔者分析了行业内自2012年到2015年内部控制效果的具体情况;且根据2012年之前在四川注册上市的三家信息技术企业最终的得分,显示出内部控制有效程度都处于很有效的状态,其中一家处于平稳上升阶段。本文通过构建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推进了内部控制审计指导体系的深入研究,完善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