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分析Jack椎体扩张器后凸成形术(Jack vertebral dilator-kyphoplasty,DKP)与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balloon-kyphoplasty,B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0年01月至2012年12月共56例单个椎体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其中,33例患者行DKP手术治疗,23例患者行BKP手术治疗。每个患者术前均拍摄胸腰椎正侧位X线平片,并行CT扫描及MRI扫描检查,以明确骨折部位,确定椎体压缩的严重程度、了解伤椎椎体后壁的完整性、是否伴有脊髓和神经根损伤,测量伤椎椎弓根大小,并行骨密度(BMD)测定,患者所测T值均降低2.5个标准差(SD)以上。分别比较两组老年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评定其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观察术中所注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情况,并测量手术前后伤椎高度和脊柱Cobb角的改变。 结果: 56例老年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全部获得正规随访,其中,DKP术式组患者随访时间为7~16个月,平均10.7个月;BKP术式组患者随访时间为6~15个月,平均9.5个月。DKP组每个椎体平均手术时间为(63.3±18.8)min,术中出血量为(31.2±12.9)ml,每个椎体骨水泥注入量为(4.8±0.6)ml,BKP组每个椎体平均手术时间为(62.0±17.4)min,术中出血量为(26.7±11.5)ml,每个椎体骨水泥注入量为(5.2±0.9)ml,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KP组术前、术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为(19.9±5.3)mm和(26.1±4.3)mm,术前、术后椎体中部平均高度为(19.0±5.3)mm和(24.5±4.3)mm; BKP组术前、术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为(20.6±5.4)mm和(25.1±3.6)mm,术前、术后椎体中部平均高度为(21.3±5.1)mm和(25.7±3.4)mm; DKP组术前Cobb角为(14.8±7.9)°,术后Cobb角为(6.1±3.7)°,BKP组术前Cobb角为(14.6±8.4)°术后Cobb角为(9.2±7.1)°;DKP组术前VAS评分为6.0±0.8,术后VAS评分为2.4±0.6,BKP组术前VAS评分为6.2±0.7,术后VAS评分为2.4±0.4; DKP组术前ODI评分为68.4±7.2,术后ODI评分为25.4±3.6,BKP组术前ODI评分为67.0±7.6,术后ODI评分为27.7±3.3。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椎体前缘及中部高度、后凸Cobb角、疼痛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上述指标均有所改善,DKP组患者在恢复椎体前缘高度和矫正后凸Cobb角方面均优于BKP组(P<0.05)。DKP组患者出现1例椎体旁骨水泥少量渗漏(3.0%),而BKP组患者出现5例渗漏(21.7%),均无明显临床症状。 结论: DKP和B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均能迅速缓解疼痛,有效恢复骨折椎体的高度,矫正脊柱后凸畸形,改善功能。但DKP在恢复椎体前缘高度及矫正后凸Cobb角上效果更显著,且骨水泥的渗漏率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