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SIV)是由8条单股、负链RNA组成,属于正黏病毒科。目前国内猪群中SIV主要流行亚型为H1N1、H1N2和H3N2,其中三源重组H1N1亚型SIV是重要的流行毒株之一。前期研究数据表明:与欧洲类禽H1N1亚型SIV(A/Swine/Tianjin/6/2011(H1N1),简称TJ6)相比,新型三源重组SIV(A/Swine/Tianjin/10/2013(H1N1),简称TJ10)在哺乳动物模型体内的致病力明显增强,TJ10的NS和核糖核蛋白复合物(RNP)基因协同促进了病毒的复制和致病能力。本研究将进一步探索三源重组H1N1亚型SIV的分子致病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为下一次流感大流行提供了有力的数据和理论支持。非结构蛋白1(NS1)是流感病毒的一种致病因子,它广泛地与细胞和病毒蛋白互作以促进病毒的高效复制,抑制宿主抗病毒反应。流感病毒感染宿主后,宿主会产生抗病毒的天然免疫应答。宿主模式识别受体可介导宿主的抗病毒信号通路,在多种机制的调控下也会诱导干扰素以及其他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RIG-I存在于感染细胞的胞质中,它是启动针对IAV的先天免疫反应的主要模式识别受体。TJ10的NS基因在TJ6感染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重组病毒TJ6-TJ10NS在小鼠体内致病力较强。TJ6-TJ10NS和TJ6感染细胞后发现两者诱导β干扰素存在一定的差异,为探究这两株病毒是否因为NS1抑制宿主抗病毒反应能力不同进而影响病毒的毒力,本研究分别构建了TJ6和TJ10的NS1重组质粒,过表达TJ6和TJ10的NS1,经poly(I:C)诱导后,通过检测IFN-β启动子活性发现,相较于TJ6而言,TJ10的NS1对于β干扰素的抑制能力更强,接着过表达NS1和IRF3,poly(I:C)诱导后检测β干扰素的表达情况,发现两株病毒诱导β干扰素仍具有差异性,初步判定这两株病毒诱导β干扰素表达量差异原因在IRF3及其下游。为进一步探究新型三源重组SIV的NS基因及RNP在H3N2亚型SIV上发挥的作用,将其与H3N2亚型SIV(A/Swine/Heilongjiang/1/2005,简称HL)进行重组病毒的拯救,通过在细胞上和动物体内的复制能力来评价重组病毒的致病性,分析相关数据发现,三源重组病毒NS基因及RNP在H3N2亚型SIV(HL)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即HL-TJ10(NS RNP)在MDCK细胞上复制能力远高于其他重组病毒,攻毒组小鼠肺脏的病理学损伤更加严重,更高的肺脏和鼻甲骨滴度,并引发了体内巨大细胞因子风暴。体内外数据表明,HL-TJ10(NS RNP)呈现了更高的致病力,NS和RNP协同促进病毒的复制能力。与此同时,我们也探究了新型三源重组病毒NS和RNP对于H1N1亚型古典SIV致病力的影响,将其与H1N1亚型古典SIV(A/Swine/Guangdong/1/2011(H1N1),简称G11)进行重组病毒的拯救,基于体内外数据,G11-TJ10(NS)攻毒组小鼠存活率仅为20%,而G11和其他重组病毒实验组小鼠均未出现死亡,与其他重组病毒相比,G11-TJ10(NS)在MDCK细胞上呈现更高的复制能力,于小鼠体内呈现更高的致病力,即更严重的病理学损伤、更高的肺脏和鼻甲骨病毒滴度和引发更为严重的细胞因子风暴,三源重组病毒TJ10的NS基因对于H1N1亚型古典SIV致病力有重要的影响。由此推测此三源重组病毒TJ10的NS基因在抑制宿主先天性免疫应答的同时促进了病毒的复制,提高了病毒的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