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目的1.1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1.2探讨脾胃培源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组织Shh、Gli-1、Ptch、Smo表达的影响。2方法2.1临床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制定CAG中医证候调查表,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选取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脾胃科门诊及住院的病人,最后共收集合格病例105份,询问患者一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性别、饮食习惯等)和胃镜检查、病理学检查及中医四诊相关信息等,整理和分析数据,观察CAG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2.2实验研究:随机将50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采用0.2%脱氧胆酸钠和30%酒精混合溶液灌胃+0.1%氨水自由饮用+饥饱失常喂养法建立CAG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胃复春组、脾胃培源方大、中、小剂量组,给予药物灌胃治疗5周,观察实验中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包括毛发、体型、食欲、精神状态等)的变化,肉眼观察大鼠胃形态损伤及HE染色观察胃黏膜病理损伤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mo蛋白的表达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胃组织Shh、Gli-1、Ptch的表达。3结果3.1临床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患者,病程多以1~5年居多,多有明显的饮食嗜好,中医症状多以胃脘胀满、胃脘疼痛、嗳气等为主,证型以肝胃气滞型居多,胃镜象多黏膜颜色改变,病理组织多以胃黏膜萎缩为主,伴有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型与病程、病因、饮食习惯和Hp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年龄、性别、胃镜象、胃黏膜萎缩程度、肠上皮化生程度和不典型增生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实验研究3.2.1病理学改变:空白组大鼠胃组织结构正常;模型组大鼠符合CAG的病理学改变,表现为胃黏膜变薄,肌层变厚,胃黏膜固有腺体结构紊乱,数量减少,腺体萎缩,胃上皮细胞脱落,偶可见肠上皮细胞,时有大量炎性细胞,黏膜明显水肿,可见点片状出血;经给药干预后,各治疗组胃组织病理学损伤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好转。3.2.2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胃组织Smo蛋白表达: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胃组织Smo的IOD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脾胃培源方组和胃复春组Smo的IOD值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3 Western Blot检测Shh、Gli-1、Ptch蛋白表达:各组Shh、Gli-1、Ptch蛋白表达差异明显;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Shh、Gli-1、Ptch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给药四组Shh、Gli-1、Ptch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结论4.1在本次调查研究中,CAG以肝胃气滞型为主,其次脾胃虚弱型、肝胃郁热型、脾胃湿热型和胃阴不足型,胃络瘀阻型最少。CAG中医证候分布与病程、病因、饮食习惯、Hp感染有一定相关性,但与年龄、性别、胃镜象、胃黏膜萎缩程度、肠上皮化生程度和不典型增生程度无相关性。4.2脾胃培源方可改善CAG大鼠的生存质量和胃黏膜病变状态,并可降低CAG大鼠胃组织中Shh、Gli-1、Ptch、Smo蛋白的表达水平,从而抑制Sonic Hedgehog通路的激活,促进胃黏膜腺体的分泌,修复受损的胃黏膜,对CAG大鼠起到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