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耳饰研究

被引量 : 26次 | 上传用户:X_Dot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耳饰是中国古代首饰中的一个门类,其主要包括:块、耳珰、填(充耳)、耳环、耳坠、丁香、耳钳七大门类。耳饰作为首饰之一员,其位于人的头面两侧,这使得佩戴者会特别赋予耳饰设计以巧思和华贵的材质,使其极具审美价值,并直观地展示出佩戴者的身份和情趣。其体量小巧,但并不影响工匠们鬼斧神工之技艺的发挥。因此,耳饰的设计与制作,也代表了同时代最为精湛的金、玉、宝石加工及镶嵌工艺。同时,研究耳饰最迷人之处还在于探讨其与人之间,乃至和时代之间的关系。耳饰作为首饰的一个门类,其在历史上的兴衰起伏是所有首饰中最大的。新石器时代的中国就已兴起崇玉文化,玉块也是迄今所知世界最早的耳饰,出土实物遍及中国南北。但历史步入先秦后,随着礼学的发展,需要穿耳佩戴的耳饰在汉族地区就变得极为罕见,因为中国古人注重保持身体的全形,“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耳饰的发展在汉族地区很快跌入谷底,这种状况从先秦一直延续至盛唐。但在这期间,汉族人发明了一类特殊的耳饰,称为“填”。填不是佩戴在耳垂上的,而是系于簪首,悬挂于耳旁的一种礼仪用品,早年为男子冕冠上的佩戴之物,后也一度成为宫廷上层女性朝服的必配之物,流行于汉晋时期,称为“簪珥”,以提醒用此者谨慎自重,勿听妄言,成为一种极具华夏礼制特色的耳饰。穿耳之饰在中国汉族中真正风行的时代始于宋,并进而很快和缠足一样,作为男女有别的重要标志,成为女性不得不为之事,这其中有着非常复杂的历史原因,和哲学、政治、经济等方面都有关系。最初流行的是各种款式的耳环,因其不若耳坠般随意晃动,显得端庄又不失华贵。晚明之后,随着心学的普及,反对宋儒的禁欲主义,再加上满清贵族对繁缛装饰的喜好,耳坠才开始风行。穿耳在民国时期也有余续,但在接受西式教育的新女性中,已呈逐渐抽离之势,出现了夹钳的耳饰新品种。而在当代,是否穿耳已经完全成为了一种自主地选择。由此可见,在看似小小的耳饰上,其宠辱兴衰折射出的却是中国人生命观念的演变。本文便是通过实物考证、文献整理、美学赏析和文化阐释等方法,对中国自新石器时代到清代这段历史时期中耳饰的缘起、定名、门类、材料、款式、制作工艺、佩戴方式、装饰纹样,每一时代的流行风尚,及附着其上的文化信息等各个方面进行一个全面的梳理,整理其脉络,阐释其意义,展示其芳华。
其他文献
对发酵鲜米粉的杀菌工艺和发酵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95℃,35min热力杀菌和pH4.2的乳酸/醋酸钠体系(1%V/V)酸处理相结合能有效地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达到保存的目的,保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服务业逐渐取代制造业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动力,成为当代发达国家经济中的支柱产业。特别是具有技术知识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业,在调整
当前我国社会仍然处于转型时期,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交融糅合在起,由于分配不均、企业员工下岗、政府征地拆迁等为诱因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呈多发趋势,给当地甚至某个区
目的观察阿维A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外用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8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口服阿维A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加强员工培训提高职业技术水平是维持现代企业健康发展所必需重视的关键环节。现代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逐渐改善员工的利
随着web2.0时代互联网的去中心化、扁平化和个人化,一种新的社会化媒体——微博应运而生。微博因具有即时、互动、开放的传播特点,逐渐成为网络营销的新战场,企业如何利用微
近几年来,国内外银行业等金融机构频繁发生重大要案,这对银行资金安全造成直接影响,在国内,由于银行业管理层对操作风险的控管不足、造成从业人员的防范意识不够,常常造成重
新疆文化交流的资源、区位、体制机制和政策优势十分突出,但也存在着对其重要作用认识不到位、跨文化交流能力较弱、工作开展的有效性较差、人才匮乏、本地少数民族优秀文化
目的探讨目前昆山市生产性噪声的危害状况,初步建立昆山市生产性噪声危害基线资料,并分析2009年~2011年三年内噪声危害变化趋势,建立昆山生产性噪声危害预警机制。方法本文以
基于位置信息的服务(LBS, Location Based Service)是近几年来非常吸引人们关注的一个课题。随着内置GPS模块的智能移动终端的广泛普及,使得智能移动终端成为LBS业务实现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