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大力推进,我国社会进入高速转型加速期,这一时期的最显著特点是机会与危机并存,公共问题尤其是公共危机问题凸显。其表现之一就是各种跨区域、跨流域和跨行政区域的综合治理问题增多,旧有的政府单边治理机制无法有效应对复杂变化的公共事务。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政策,在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留下的是一系列因经济发展模式落后、资源低效利用导致的生态问题。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在建设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大气污染、水污染以及土地资源浪费等问题也集中凸显。对生态问题治理困境的尽早破题,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生态环境问题具有渗透性高、空间大与整体性强的特点,属于典型的公共问题。加之,生态环境与公众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各利益相关主体也纷纷要求加入生态问题的治理之中,建立多层次、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生态治理模式成为客观发展的趋势。然而,实践中的生态问题多元治理路径面临着三重困境:第一,各治理主体间理念价值差异导致的合作意愿低下;第二,各治理主体间的利益偏好导致的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难以化解;第三,生态问题综合治理中联动制度的缺失。 针对以上的治理困境,本文基于公共产品理论,从治理理念、利益结构、制度变革三个维度,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以及定性分析法等方法的应用,围绕生态问题多元协作治理的几个基本问题展开。首先,区域多元协作治理何以发生。其次,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模式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进程,现阶段的成效和问题是怎样的。再次,分析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模式面临的困境。最后,对治理主体如何消解协作进程中的困境,实现区域生态治理的有效协作,总结出多元协作治理的解决路径和理论架构。指出只有通过培育共同价值,消除理念差异;构建利益均衡,消解利益冲突;完善多元协作制度安排方能有效地对当下生态问题的协同治理实践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