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继2009年青年学者廉思提出“蚁族”以来,这一热点现象引起了广大学者、媒体的广泛关注。南京作为江苏省这一教育大省的省会,高校林立、学生众多;同时,南京地处长三角地带,受上海等一线城市的辐射,而自身却为二线城市的一员,这使得南京地区的“蚁族”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此外,目前国内学界对这一群体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的并不多,并且大部分研究都具有地域性。因此,研究南京“蚁族”具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不仅仅关注南京“蚁族”的生存现状,还分别深入探讨了他们的职业与发展以及城市适应问题。重点分析了南京“蚁族”的职业满意度以及他们在南京的“去留”选择问题。本文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以往研究与相关成果的系统梳理以及研究方法的确定。通过对“蚁族”相关文献的梳理,确定了以往“蚁族”研究的几大维度,在对“蚁族”研究相关学术成果有了系统性掌握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确定具体的研究方向。并在此基础之上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南京“蚁族”的实证研究。通过雪球抽样选取南京“蚁族”聚居点,并以问卷调查、深入访谈以及参与观察的方式获取大量丰富、可靠的实证资料。在大量实证资料的基础之上,对南京“蚁族”的居住与生活、职业与发展以及城市适应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在居住与生活这一章中尝试着从居住空间分层的角度来分析南京“蚁族”的居住及社会分层状况。同时通过对人均居住面积、换住所的次数以及居住满意度的探讨来分析南京“蚁族”的生活样态。最后通过对该群体收入与支出的探讨也对南京“蚁族”群体的消费状况做了探索性发现。同时也分析了南京“蚁族”的职业与发展状况,并着重探讨了南京“蚁族”的职业满意度。通过运用因子分析,将该群体的职业满意度降维为三个因子:工作关系满意度、工作待遇满意度、工作劳累度。在此基础之上探讨了“蚁族”的城市适应问题,主要分析了“蚁族”的城市适应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通过交互分析以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南京“蚁族”去留选择的各种影响因素。第三部分:由“蚁族”现象而引发的对高等教育在社会分层中的功能分析。结合以上“蚁族”实证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探讨三个问题:高等教育是否依然能够作为有效的社会分层维度;由“蚁族”的职业与发展状况以及“蚁族”效应来透析劳动力市场的低龄化、高智化现象并进而分析劳动力市场划分与社会分层;由对“蚁族”城市适应的分析进而探讨社会流动障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