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偶联催化剂Cu(Ⅰ/Ⅱ)Lx设计、应用及反应的绿色化评价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deai1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发展是导致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化学工业作为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持续性发展对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应对传统化工行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绿色化学理念应运而生。基于绿色化学理念,本文以含氮杂环化合物为有机配体与铜(Ⅰ/Ⅱ)设计合成一系列Cu(Ⅰ/Ⅱ)Lx配合物;利用Cu(Ⅰ/Ⅱ)Lx配合物作为高效、环境友好的催化剂,异相催化C-X键交叉偶联反应,提高反应的绿色化程度,从源头减少反应污染废弃物排放;通过COMSOL Multiphysics(COMSOL)软件建立微通道反应器模型,对交叉偶联中试反应过程和结果进行数值模拟,并进行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评价。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DABCO)的Cu(Ⅰ/Ⅱ)Lx设计、催化偶联反应及绿色化评价基于配体DABCO,设计合成得到Cu(Ⅰ/Ⅱ)Lx配合物Cu4(VBDABCO)4I4(1)、Cu2(BVBDABCO)Cl4(2)、Cu4(ADABCO)2I6(3)、Cu5(DADABCO)I9(4),通过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予以结构确证,同时给出空间结构堆积图。结果显示,配合物1~4通过C-H···π相互作用和非典型氢键C-H···X形成空间3D结构。配合物2和3中存在稳定的三配位Cu(I),对卤代芳烃与端炔烃发生C-C键交叉偶联反应的催化效果明显,反应条件温和,得到的部分目标产物产率可达80%以上。配合物2的底物催化普适性优于配合物3。配合物2经10次使用后仍可保持产物产率达70%。以配合物2催化底物C-C键交叉偶联反应为例,计算各个反应的原子利用率和环境因子(E-因子)。各反应原子利用率平均增加79.6%,E-因子平均降低98.3%,显著提高了反应的绿色化程度。2.基于trans-2,5-二甲基哌嗪(tDMP)的Cu(Ⅰ/Ⅱ)Lx设计、催化偶联反应及绿色化评价基于配体tDMP,设计合成得到Cu(Ⅰ/Ⅱ)Lx配合物Cu8(ADMP)3Br8(5)、Cu2(TDMP)(DADMP)Br6(6)、[Cu4(DADMP)Br4]n(7)、[Cu6(DADMP)Cl8]n(8),通过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予以结构确证,同时给出空间结构堆积图。结果显示,配合物5为空间3D结构;配合物6通过C-H···π相互作用、非典型氢键C-H···X和典型氢键N-H···X形成空间3D结构;配合物7和8都为空间2D结构,再经非典型氢键作用连接成空间3D结构。配合物7和8对二苯基膦与碘代芳烃发生C-P键交叉偶联反应的催化效果明显,部分目标产物产率可达88%以上,反应可在常压条件下完成,配合物8底物催化普适性更优。配合物8经10次使用后仍可保持目标产物产率在60%以上。以配合物8催化底物C-P键交叉偶联反应为例,计算各反应原子利用率平均增加113%,E-因子平均降低98.8%,显著提高了反应的绿色化程度。3.基于联吡啶(BPY)和三苯基膦(TPP)的Cu(Ⅰ/Ⅱ)Lx设计、催化偶联反应及绿色化评价基于配体BPY和TPP,设计合成得到Cu(Ⅰ/Ⅱ)Lx配合物Cu(TPP)(BPY)Br(9)、Cu2(TPP)2(BPY)Cl2(10)、Cu(TPP)(BPY)I(11)、Cu4(TPP)4Cl4(12)、Cu4(TPP)4Br4(13)、Cu(TPP)3Cl·TPP(14),通过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予以结构确证,同时给出空间结构堆积图,对有序结构进行了详细描述。配合物9~11可更有效地催化苯胺衍生物与卤代芳烃化合物进行C-N键交叉偶联反应,可在常压下135℃反应12 h完成,部分目标产物产率可达90%以上;配合物12~14在催化条件筛选时所显示的催化活性与其空间结构相吻合。配合物10对不同底物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这与其分子结构中存在稳定的三配位Cu(I)的理论分析相吻合。经10次使用后,配合物10催化目标产物产率仍保持60%以上。以配合物10催化底物C-N键交叉偶联反应为例,计算各反应原子利用率平均增加119%,E-因子平均降低94.5%,有效提高了反应的绿色化程度。4.交叉偶联中试反应数值模拟及反应绿色化评价以碘苯和苯乙炔的交叉偶联中试反应为例,利用COMSOL仿真模型软件,设计并建立微通道反应器模型,研究催化剂在中试生产中的作用和反应对环境影响的大小。反应器模型通道中心物料流速最大可达1.058×10-6 m/s,反应器内物料流速平稳。反应温度80℃条件下,微通道反应器进口最大压力为0.291 Mpa,并随反应进行稳定下降。配合物2为新型催化剂条件下,40 min停留时间后,反应器出口转化率达到最高的80.9%,以Cu I为传统催化剂进行数值模拟,其转化率仅为5.45%。新型催化剂大幅度提高了原料的转化率,有效减少因转化率低带来的废弃物环境污染问题。反应速率在微通道反应器内呈先快后慢分布,可见新型催化剂的催化效果较好,有利于进行规模化生产。结合数值模拟,对上述中试反应的原子经济性、环境因子和反应速率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对该反应的绿色化程度进行评价。新型催化剂条件下,交叉偶联反应原子利用率增加至58.2%,进一步提升了目标产物选择性。对比计算的环境因子E-因子配合物2=1.125、E-因子Cu I=55.69,可见E-因子的数值下降较为明显,说明采用新型催化剂后,该交叉偶联反应过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随之变小。新型催化剂将初始反应速率提升至6.552 mol/m3·s,缩短中试反应时间至40 min,节能降耗,减少生产成本,降低环境影响。
其他文献
采用高性能复合材料进行精密制造已经成为航天航空、国防等领域高端装备发展的重要方向。在SiCp/Al复合材料微细铣削过程中,由于切削尺度较小,该材料微观组织结构不能忽略,刀具与陶瓷颗粒增强相、金属基体以及界面层切触情况复杂,切削变形区中增强颗粒损伤模式难以判定,给SiCp/Al复合材料微细铣削过程切削力、刀具磨损精确建模带来了挑战。此外,切削区域存在大量的高硬度陶瓷颗粒使得该材料的可切削性较差,需要
现代工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对环境保护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机动车尾气和工业废气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污染源中的CO是一种易燃且对人体健康有着巨大危害的气体,长时间的接触会导致人中毒死亡。机动车中因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生的CO需在尾气净化系统中被直接氧化为CO2,实现消除;对于工业上或者燃料电池中甲醇、天然气重整制氢时产生的CO(含量大于10%),通常先使用水煤气变换(WGS)反应将CO浓度降至1%以下,再
规模化储能系统是提高电力资源合理高效利用的有效工具。钠离子电池具有丰度高、分布广、成本低的资源优势,是应用于规模化储能系统的优良选择。本论文以满足规模化储能应用为出发点,针对性能稳定、安全性高、资源丰富的钠离子电池嵌入型负极材料,按从优化现有材料到开发新型材料的思路展开,分别采用形貌设计、电位调控策略,对NASICON型NaTi2(PO4)3(NTP)材料进行优化改性,并进一步开发原料廉价、制备简
旨在以单个或多个分子为基本单元来设计和组装复杂电子器件的分子电子学有望成为硅基电子器件的补充方案使得Moore定律得以延续。单分子结是构筑分子电子器件的最基本单元。在电极两端施加不同的驱动力,可以研究单分子结电、热或光等输运性质。在分子尺度研究输运性质时,电子的量子效应不可忽略。量子效应的引入使得单分子器件相比与传统电子器件具有独特的性质,如量子干涉效应等。基于单分子结的输运性质可以构造分子热电器
高层建筑多向钢节点为建筑钢结构中的关键部件,其一般由多个不同朝向、不同尺寸的圆管件或箱型件组成,管管之间以空间相贯的方式连接,结构复杂。多向钢节点一般用于承受钢结构不同方向的力的作用,长期处于复杂载荷状态,高层建筑多向钢节点必须具备高的强度和良好的韧性。目前,高层建筑多向钢节点的制造方法主要为焊接和铸造,然而,受限于多向钢节点结构特点和性能要求,焊接、铸造都难以多向钢节点的高质量、高性能制造。电弧
镍基高温合金是航空航天发动机的主要成形材料,需具备承受高温、高压和高动态载荷的综合性能。该材料合金化程度高,采用传统成形方法面临易偏析、难变形和难加工等问题。热等静压(Hot Isostatic Pressing,HIP),结合模具控形技术,利用高温高压复合载荷致密化金属粉末,可以实现复杂零件的整体成形。但该工艺尚不成熟,宏微观性能演变机理不完全清楚,热处理机制、高温性能及其失效机制尚需探索。为此
磁共振成像(MRI)具有无放射性和优异的软组织对比度,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化学交换饱和转移(CEST)是一种较新的功能强大的磁共振成像技术,非常适用于分子成像。CEST MRI的一个显著的优势是,MRI对比度可以由葡萄糖、糖原和谷氨酸等多种含可交换质子的有机抗磁性化合物产生。CEST成像的关键在对可交换质子进行选择性照射,同时避免干扰水或组织里的质子信号。但是大部分CEST造影剂的可交换质子与水
获取大体积组织样本的三维连续精细结构信息是生命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陆续发展的三维成像技术是目前获取大体积样本三维图像的有效方法,然而这类技术面临的一项挑战是如何制备大体积样本以达到保持完整组织的形态结构等生物表征信息的目的。石蜡包埋具有良好的切削性,适于获取半薄切片,同时具有较好的组织形态保持特性,具有巨大的潜力解决上述问题。然而,现有的石蜡包埋技术其处理大体积标本的能力欠佳,难以用于猕
环境中过量的有机溶剂、铜及细菌对人类的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其含量的控制成为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过量的丙酮酸在人体血液中会引起冠心病,精神障碍,休克,心力衰竭甚至死亡。无论是在体内还是环境中监测,荧光探针的设计与合成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荧光测量方法具有简洁与高灵敏性的特点。氟硼吡咯(4,4-二氟-4-硼-3a,4a-二氮杂-s-茚并四烯,BODIPY)类荧光染料具有易修饰,高的量子产率,高
燃料电池被认为是发展下一代可持续能源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它可以通过电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然而,发生在燃料电池阴极的氧还原反应(ORR)动力学缓慢仍是一个瓶颈。铂(Pt)和铂基材料是常用的高效氧还原催化剂,但铂的储量稀缺、成本高昂、稳定性和耐甲醇性差,阻碍了燃料电池的商业化应用。因此,本论文旨在通过改变合成条件和前驱体种类,设计、研究和开发一种基于碳材料的非Pt催化剂,以越过燃料电池的屏障。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