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具有高度侵袭性和异质性,随着利妥昔单抗的应用,DLBCL在治疗上有很大进步,但仍有大约三分之一的患者进展或死亡,这表明可能有肿瘤致癌基因的存在。不同的免疫学标记与DLBCL预后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本文主要对DLBCL患者进行CMYC、BCL2、BCL6蛋白表达分析,并探讨其与临床特征、免疫学亚型的关系及蛋白表达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分析临床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新诊断DLBCL病理组织标本72例,分析国际预后指数,并按Hans法用免疫组化方法将其分为GCB亚型和non-GCB亚型。评估CMYC、BCL2、BCL6蛋白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免疫学亚型及国际预后指数的关系,并分析CMYC、BCL2、BCL6蛋白共表达之间的关系;结合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对免疫学指标和治疗结果进行生存分析及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1.CMYC、BCL2和BCL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9.2%、58.3%和68.1%,CMYC/BCL2、CMYC/BCL6、CMYC/BCL2/BCL6共表达率分别为23.6%、18.1%、13.9%。2.CMYC蛋白阳性组3年OS和PFS均明显低于阴性组(45.1%vs 80.2%,P=0.002和30.5%vs 68.6%,P=0.008);BCL2蛋白阳性组3年OS与阴性组无显著差异(61.3%vs 80.8%,P=0.055),而3年PFS阳性组明显低于阴性组(42.8%vs76.7%,P=0.009);BCL6蛋白阳性组3年OS和PFS明显优于阴性组(75.1%vs57.8%,P=0.036和65.4%vs 39.0%,P=0.046);CMYC/BCL2共表达组3年OS、PFS明显低于非共表达组(37.5%vs 79.9%,P=0.001和19.1%vs 69.1%,P=0.000),CMYC/BCL6共表达组和非共表达组、CMYC/BCL2/BCL6共表达组和非共表达组之间3年OS、PFS均无显著差异。3.单因素分析表明CMYC阳性、BCL6阴性、IPI高危组、non-GCB亚型、CMYC/BCL2共表达均是OS、PFS预后不良的因素(P<0.05),BCL2阳性是PFS预后不良的因素(P<0.05),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显示CMYC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BCL2是PFS的独立预后因素。此外,国际预后指数、CMYC/BCL2共表达对OS、PFS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独立的预后因素。4.生存分析表明,non-GCB亚型中CMYC阳性组3年OS和PFS明显差于CMYC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和P=0.009),而其他各亚组中CMYC阳性组和阴性组3年OS、PFS均无显著差异。结论:1.应用免疫组化法将DLBCL患者分为两种免疫学亚型,可以初步判断预后,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2.DLBCL患者的免疫学指标具有一定的预后价值,CMYC阳性是OS不良预后因素之一,BCL2阳性是PFS不良预后因素之一;此外,CMYC/BCL2共表达、国际预后指数对OS、PFS均有影响。3.免疫学亚型结合CMYC对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non-GCB亚型伴CMYC阳性患者预后差。4.CMYC、BCL2、BCL6表达、CMYC/BCL2共表达与DLBCL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DLBCL预后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