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秩序是一切自然生命体存在的法则。幼儿时期,是其秩序行为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秩序行为的发展成为幼儿适应社会的一个必备因素。秩序行为是秩序感知与秩序理解是否统一的标志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秩序是一切自然生命体存在的法则。幼儿时期,是其秩序行为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秩序行为的发展成为幼儿适应社会的一个必备因素。秩序行为是秩序感知与秩序理解是否统一的标志,是秩序感的外在表现形式,被内在的秩序感所控制。研究者认为秩序行为是秩序感和秩序关系的外显行为。为了平衡其内在的秩序感受,幼儿常表现出相应的秩序行为。研究表明,2~6岁的幼儿正处于感知觉迅速发展的时期,幼儿逐渐开始对事物的形状、大小以及上下、左右、前后、远近等方位空间概念有了较为准确的理解,而且还可以通过幼儿自身的运动来调整物体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使物体的空间秩序与其内在的空间秩序感相适应。因此,本研究将2~6岁幼儿的秩序行为具体定义为幼儿的空间秩序行为。秩序行为是幼儿能够感受到视觉空间内各事物形态所表现出的顺序状态、方向位置状态、种类属性状态等。并且,当外在环境中的上述三种有序状态发生变化,幼儿能够通过身体活动,将感受到的东西表现出来,以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行为。本研究在综合以往关于幼儿秩序行为发展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在沈阳市内一所大型的公立幼儿园内随机选取80名幼儿,采用情境测验法,对幼儿空间次序调整行为、空间方位调整行为、种属结构调整行为进行实验,进行探索性研究,并寻找幼儿秩序行为发展的关键期,对幼儿的秩序行为进行培养实验。研究结果如下:1.2~6岁幼儿秩序行为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年龄差异显著;2.幼儿秩序行为的发展存在关键期,其关键期为幼儿3~4岁;3.2~6岁幼儿空间次序调整行为、空间方向调整行为、种属结构调整行为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即空间次序调整行为和空间方向调整行为的发展对幼儿种属结构调整行为有重要的影响,是其发展的基础;4.在幼儿秩序行为的关键期,对幼儿实施培养教育,对幼儿秩序行为的发展幼儿显著性的效果。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相关研究学者对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为出发点,首先简单介绍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的相关内容,它是以人均收入与环境污染指标之间的发展关系为中心,围绕他们的关系阐明经济
【正】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联系、区别与转化》(载《教学与研究》1985年第4期)一文指出,方法论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方法是“人们实现特定目的的手段和途径”,进而阐
英国学者布斯于1956年在《小说修辞学》中提出了"趣味与距离说",综合了什克洛夫斯基与布莱希特在文学作品"文学性"与"历史性"两方面的观点。他指出小说家只有在创作中有效进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共选取研究对象116名,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内脂素水平以及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
<正>借着与央视新闻频道两会报道特别节目《两会解码·群策群力》合作的机会,微信团队3月10日正式宣布,"摇电视"作为"摇一摇"的常规功能,正式对外开放。打出"改变观看电视的
通过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地层水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分析表明,元坝气田和普光气田长兴组气藏天然气中烃类气体均以甲烷为主,非烃气体H2S含量普光气田高于元坝气田;元坝气田天然
Java语言具有结构中立性、网络分布性等优点,它的3D图形API在开发Internet及WWW上的图形网络应用程序时有极大优势,因而得到了迅速地推广和应用.介绍Java3DAPI的特点,总结了J
伴随着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现在汽车搭载了十几个或者二十几个的电子装置。这些电控单元需要和大量的传感器和执行器进行通信,进行信息的交流,这些信息交流如果通过单对单的线
最近十年的时间,网络经济在中国飞速发展,网络交易系统渐趋成熟,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已从过去系统服务面,逐渐转移到从网络交易上所能带来的实质利益。消费者对网络服务的提供者
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提升我国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但长期以来,二元社会经济结构使得我国城乡之间的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