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意义:依据前期野菊花抗乙肝药效学实验,本课题主要深入研究野菊花中萜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在免疫抑制和肝保护方面作用,以深入探讨二者抗乙肝的协同作用机制。方法:对河南省信阳大别山地区野菊花(Flos Chrysanthemi indic)进行提取分离,经过工艺优化得到FCI-A(主要含萜类化合物)、FCI-B(主要含萜类和黄酮类化合物)、FCI-C(主要含黄酮类化合物)三个活性部位,分别进行小鼠毒性实验、小鼠碳粒廓清实验、小鼠鸡红细胞吞噬法实验、WST-8检测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实验以及Con A诱导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实验。结果:(1)小鼠毒性实验:野菊花具有一定毒性作用,作用强度FCI-A> FCI-B> FCI-C.(2)野菊花FCI-B在6mg/10g剂量下,具有增强非特异性免疫作用,小鼠体内碳粒吞噬指数升高(P=0.047),鸡红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均升高;FCI-B在30mg/10g和60mg/10g剂量下,具有抑制非特异性免疫作用,小鼠体内碳粒吞噬指数降低(30mg/10g剂量组P=0.021,60mg/10g剂量组P=0.007),鸡红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均降低;野菊花FCI-C在60mg/10g剂量下,具有抑制非特异性免疫作用,小鼠体内碳粒吞噬指数降低(P=0.045),鸡红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亦降低。(3)野菊花中FCI-B在16mg/10g与30mg/10g剂量下,FCI-C在30mg/10g与60mg/10g剂量下,能够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4)野菊花各部位均能降低刀豆蛋白A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动物的ALT.AST水平,FCI-C部位降低血清中IFN-γ含量,FCI-A部位和FCI-B部位降低血清中TNF-a含量;同时野菊花能降低肝组织中MDA含量,FCI-B部位作用强于FCI-A部位和FCI-C部位,FCI-B部位对肝损伤的改善程度也明显优于FCI-A及FCI-C部位组。结论:(1)野菊花活性部位具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小剂量免疫增强作用,而大剂量具有免疫抑制的作用,且作用强度FCI-B> FCI-C>FCI-A。(2)野菊花中萜类化合物与黄酮类化合物能够协同肝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