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技术引进的发展、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as33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和技术是一个国家得以立国的基础,是推动整个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回顾历史,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给国际社会带来巨大的变动。第一次科技革命,英国以蒸汽机为动力部分实现机械化,迅速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成为世界经济与贸易强国。第二次科技革命,美国利用电力,在火车、汽车、石油、化工等行业中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经济贸易超级大国。第三次技术革命则是微电子技术革命,促成了日本的崛起。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先导力量。而2008年经济危机的爆发,使得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都面临着极大的困难,走出危机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将科技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增加研发投入,促进国际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和危机中备受瞩目的经济体,国际技术引进的来源、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不足之处,技术引进的效率较低。因此,研究国际技术引进对于缩小我国同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实现技术跨越,促进经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革命的不断推进,国际分工的进一步深化,科技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国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而技术的后进国家想要通过自身的研发实力实现技术的飞跃是十分困难的,需要利用技术引进,吸收先进国家的技术成果来发展国内经济。日本二战后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技术引进,是后进国利用技术引进实现技术飞跃的典范,对我国的技术引进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本文第一章首先对国内学者对于国际技术引进的必要性、参与国际技术引进中的不足和策略所进行的研究进行总结与回顾,指出积极参与国际技术引进是发展中国家实现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第二章分别从我国技术引进的历史发展、技术引进的国别、技术引进方式、技术引进的行业、技术引进的主体的角度介绍我国技术引进的发展状况,总结我国技术引进中存在引进地区集中、引进效率低下等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第三章对日本二战后利用技术的后发优势崛起的过程进行分析,从技术贸易政策、技术研发机构设置、教育制度、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等总结日本促进技术引进和技术消化吸收等方面的经验。第四章是在借鉴日本经验的基础上,对于我国提高技术引进质量和效率的策略思考。从政府的角度出发,致力于如何建立有利于技术引进的政策环境、融资环境、人才机制等;从企业层面出发,提出技术引进企业应该注重技术引进后的消化与吸收,培养自己的核心技术,才能提高在国际技术转移的地位和效率。技术中介机构应该不断提高中介服务的质量。第五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
其他文献
兔病毒性出血症(RHD)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H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对易感兔致病率可达90%,致死率可达100%。本文对兔病毒性出血症的病原学、流行特点、检测方法等
<正> 抽油烟机沾满了油烟、灰尘,又粘又脏。人们除油垢往往用竹片、刀子等锐器清理,这样做难免会划伤抽油烟机光洁的表面;很多人把抽油机拆开消洗,以为这样既省力又彻底,殊不
期刊
"线"作为中国工笔画的精髓所在,其不仅可以"汇形写神",同时,线条本身的提按、起伏、排列、穿插等可产生独特的视觉美感。线条对表现物象的质感、空间感也有独到之处。
多肽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抗菌等生物活性,能够有效减小自由基对人体的损伤,进而延缓人体衰老,降低人体疾病概率。然而,人体天然多肽含量较少,远不足以抵消自由基对人体细胞的损伤。因此,人工合成或提取多肽成为一种必然。鉴于人工合成或提取多肽工艺复杂,提取效率低、成本高,本文提出以蛋白质含量丰富、价格低廉的杏鲍菇菇脚为原料,通过酶解蛋白质的方法人工制备多肽,并对所制备的多肽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同时对多肽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进展,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加深,我国金融市场有了很大的发展,股票、债券甚至于期货等有如雨后春笋,这对企业机制的转变,推动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起到了积极
近十年来我国会议市场发展迅速,庞大的会议市场为酒店业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契机。全国各地兴起了建设会议中心和会议型酒店的热潮,不少星级酒店也将自身定位为会议型酒店,这种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劳动力市场对大学毕业生需求的日趋减少,大学生就业难越来越成为公认的社会事实。与此同时,另一种现象“考研热”也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考研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友好邦交的历史源远流长。有文献可考的两国关系,至少已有21个世纪。遣隋使、遣唐使就是最好的见证。可以说中日间关系如何、交流程度和谐与否直接影响亚洲
政党是现代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角,它作为一定阶级、阶层、社会集团的政治代表,主要有利益表达和整合的功能.印度国大党和墨西哥革命制度党的盛衰原因,具体而言,既有共性的成分,
中国农村信用社改革之所以得到各方面的高度关注,是因为改革不仅关系到农村信用社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事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大局。本轮农村信用社改革自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