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而古建筑便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古代涌现出许多建筑大师和建筑杰作,营造了许许多多传世的宫殿、陵墓、庙宇、园林、民宅等。然而在我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历程中,高台建筑是出现较早、延续时间较长的一种建筑类型。早在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之际,统治阶级争相筑台建阁,以高为荣,炫耀其权威与尊严。古建专家刘致平先生认为:“造台的根本用意是有一种居高临下,高高在上,并且有防御性的意义。”亦所谓“高台榭,美宫室”、“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等思想,皆为建造高台建筑的思想基础与根源。另外,除了皇家建筑之外,在我国的古代高台建筑中还有几种建筑是出自功能的需要而必须建筑高台的。其一,是历代观测天象的天文台,古称灵台、观星台、火星台等。为了观测天空,台必须避开房屋、树木等障碍物而居于山丘或高地之上,并建造高台用之;其二,就是作为防御用的军事建筑,如城阙、城楼、箭楼、敌台、角台、烽火台等等。此外,还有宗教建筑中,为了修行者的息心安静,也常选择偏僻的山丘高地建造佛寺、道观,而且也在寺庙中筑坛建台,以示上接神灵,营造清静神秘的气氛。高台建筑最早的形成,和选择居住于台地,就利避害(主要是水灾、野兽等)有关,因其壮丽雄伟,至阶级社会便成了奴隶主、封建主炫耀实力、尽情享乐的建筑。诚然,统治者除了享乐需要之外,居于高台也有防御作用。河南省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文物荟萃,至今还保存有丰富的地上、地下建筑文化的宝贵资源。尤其是保存在全省各地的高台建筑中,有许多已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有的已成为我省或全国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的已成为国际组织保护的世界文化遗产。它们不但受到国家的切实保护,而且也成为广大人民喜爱的文化乐园。从历史文献记载与现存建筑看,我省高台建筑在全国应是较多的,而且品类也比较全面。如天文建筑类的登封元代观星台;礼制建筑类的天中阁、四岳殿;具有古都标志性建筑的开封龙亭;还有用于佛教文化交流的洛阳白马寺清凉台以及少林寺常住院西侧的甘露台等等。本文通过对河南古代高台建筑的营造观念、材质分类、造型艺术、登临方式、时代特征等方面较为系统的研究,使河南的高台建筑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它们的多种功能以及宝贵的价值,让人们可以更加清楚的认识这一古代重要建筑类型。建筑史上的重要发展就是砖、瓦的普遍使用和作为宫室用的高台建筑的出现,打破了人们素来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片面认识,其文化思想内涵及造型对今天的建筑设计仍有积极的参考价值。目前,关于我国古代高台建筑的研究还相当薄弱,研究成果较少。所以,整理研究加强保护此类建筑,对于丰富建筑史的内容、搞好历史文化名城、古典园林及相关历史建筑的保护修整与利用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在加强文化建设的今天,它将起到的作用更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