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研究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30例患者的短期临床疗效。为治疗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提供新的思路。方法:统计山东省中医院从2014年12月至2016年09月收治的经椎间孔镜治疗的单阶段的极外侧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治疗前及治疗后即刻、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治疗效果。使用腰椎MacNab法评定末次随访时的治疗效果,所有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将治疗前与治疗即刻、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VAS评分、ODI指数进行t检验,如P>0.05则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则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则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末次随访时使用腰椎MacNab评定标准,优良率90%,临床效果满意。(2)患者治疗后即刻、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明显降低(VAS评分在0-2范围、ODI指数在14-20范围),术后不同时间点较术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BEIS技术)治疗单阶段的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短期疗效可靠;(2)椎间孔镜(BEIS)技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卧床时间短,可作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阶梯中的良好方法;(3)椎间孔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远期疗效尚需更多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