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强国之路,闪现出我国改革开放的亮丽轨迹。招商引资则是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显著标志。依靠招商引资,我国促进了对外、对内开放和经济发展。伴随并推动我国改革开放的招商引资,对于我国的现代化伟业贡献巨大:在发展的早期,招商引资为我们带来了稀缺的资金、技术和广阔的市场:随着发展程度和水平的提高,招商引资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思维、管理模式,推动了中国的改革以及制度变迁。 中国的现代化和强国之路,已经由当初的“数量”阶段进入“质量”阶段。同样,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在新的平台上展开。与这种变化甚至变革相适应,人们对招商引资也有了不同的认识。认真研究我国招商引资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论文从三个层面上构建了我国招商引资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框架。 首先,论文通过概念、演变历史以及经典作家的阐述和学者的研究等建筑了招商引资的研究平台。 本文对我国招商引资的历史进行了大跨度的回顾,对招商引资的概念、类型和特点进行了理论剖析,力图从历史和理论的高度来认识招商引资的作用,同时也期望从历史和理论的脉络来把握招商引资的变化,从而力图建立论文对招商引资研究的坚实基础。 论文还分别对共产主义经典作家、新中国三代领导人以及国内外学者的招商引资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阐述,对招商引资的起源、理论基础(包括流行于西方的各种理论流派)、形式、意义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分析、研究、阐述,建立论文对招商引资研究的理论基石。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马克思认为,不同地域之间利润率存在差异,虽然这个差异最终趋于平均化,然而毕竟存在着获取高利润率的时间和空间,这是资本流动的根本原因。西方经济学者则阐述了投资国对外投资和东道国吸引外资的动因,主要有小岛清提出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弗农的产品周期理论、邓宁的国际生产综合理论、韦伯的工业投资区位理论和钱钠里和斯特劳特的两缺口理论,这些西方国际投资理论不仅能够解释东道国大力吸引外资的原因,能够解释一国内部各地区之间的招商引资。特别是韦伯的工业投资区位理论告诉我们成功的招商引资必须具有一定基础设施和一定的工业基础,才能形成集聚效应.只有充分挖潜拥有劳动力、技术、管理等独特优势,创造一定的集聚基础,进而才能产生出集聚招商引资效应。通过对马克思经典作家和西方经济学者关于外资理论的比较研究,本文发展了马克思关于平均利润率的理论,认为区域平均利润理论是招商引资的主要理论基础. 其次,在进行了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论文详尽而深入地研究了招商引资主体,招商引资与经济发展,招商引资与产业结构调整,招商引资环境塑造,招商引资的风险与防范等招商引资“范畴”.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背景下,研究招商引资的主体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招商引资主体的演变,实质上是一个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的变革过程。论文改变了单一的招商引资主体的传统,构建了一个以政府规制主体、企业为核心主体、开发区为媒介主体所构成的三位一体的集成主体。新型招商引资主体的确立,既是中国国情的招商引资的需要,也是在新的背景下,持续推进招商引资,从而推进改革开放、推进现代化建设伟业的需要。 本文把内资和外资有机地融合,不仅探讨了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而且探讨了国内资金尤其是民间资金跨地区、跨部门的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促进作用不只是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的升级、技术进步方面,更重要的是拉动了中国经济制度的变迁。 论文探讨了招商引资对产业结构调整抉择的影响。招商引资弥补了我国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的资金缺口,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合理化和高效化。但与此同时,招商引资的结构性倾斜加大了我国三次产业的结构偏差,影响了我国工业整体素质的提高。 本文对投资环境的分析主要是从区域经济的角度,提出了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投资环境的优劣对于招商引资的重要性.塑造优越的投资环境,降低外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来投资者的风险是招商引资成功的关键因素,作为招商引资的集成主体,政府、企业及开发区应着力加强投资环境的塑造,营造一个基础设施完善、管理规范、服务优良的投资环境。 论文研究指出,招商引资在带来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的同时,也会引发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因此,我们在利用外来资金的同时,也要采取适当的措施防范可能发生的风险。文章提出了招商引资中防范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和金融风险的对策措施。 最后,论文通过对招商引资案例的剖析,来验证、支撑和完善论文的理论研究成果。 论文密切结合笔者长期从事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作的实际,以开发区为个案,深入探讨了招商引资制度安排和创新取向。针对目前开发区多头管理、政出多「1、效率低下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以“小机构、大服务”为理念来构造一种相对独立的、扁平式的宏观管理体制。在微观方面则提出了开发公司按企业化运作,实行自主经营,为园区企业提供商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