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陳澔“薈萃衍繹而附以臆見之言”成《禮記集說》,因“以坦明之說,使初學讀之即了其義,庶幾章句通”而成為初學者學習《禮記》的入門書,明代該書成為科舉考試的典籍。目前,學術界對陳澔《禮記集說》的研究,主要集中於著者和版本的考證、解經方式和疑經改經思想的探討、學術影響和學術價值的評定等方面。通過陳澔的音注來研究宋元代語音變化的論著,幾乎沒有。本文主要從漢語語音史角度,考察《禮記集說》音注,以管窺宋元時期語音演變的軌跡。陳澔《禮記集說》中涉及語音的材料共2596條,剔除重複剩1272條。本文在確立陳澔取音標準的基礎上,採用剝離法和音注比較法,將這1272條音注中因襲《經典釋文》《廣韻》《集韻》《詩集傳》《儀禮經傳通解》等前代書籍的音注統統剝離出去,得出真正的陳氏自創的音切。我們重點考察陳氏自創的音注,分析所反映宋元時期漢語聲母、韻母和聲調的演變現象。本文共五章:第一章緒論,介紹《禮記集說》的概況和先行研究成果及本文的研究意義、思路和方法;第二章《禮記集說》與《經典釋文》注音完全相同或音韻地位相同的音注第三章《禮記集說》與《廣韻》《集韻》《詩集傳》《儀禮經傳通解》注音完全相同或音韻地位相同的音注第四章陳氏自創音注研究第五章結語我們通過考察108條陳氏自創的音注,得出以下兩方面的研究成果:陳氏自創音注所反映的宋元時期通語的演變現象和規律——輕重唇分化,非、敷母合流,奉母向非、敷靠攏,船禪混注,喻三、喻四合為喻母,影喻二母合流,疑母開始零聲母化,支脂之微合流,齊祭廢併入止攝,元韻的喉牙音與仙韻混注,梗攝與曾攝混注,-m韻尾的山攝與-n韻尾的咸攝混注,入聲韻之間混並發生在相同韻尾之間,入聲韻尾與主要元音相同的陰聲韻混注,全濁上聲變為去聲,這些語音演變現象在其它文獻中也存在,可進一步印證前人成說;陳氏自創音注反映了贛語方音,主要是贛北方音在宋元之際的語音表現——舌齒音分合為知三與章母合流和莊組與精組混注,濁音清化為全濁聲母的仄聲既可以清化為發音部位相同的次清聲母也可以清化為發音部位相同的全清聲母,泥透混注,影母與群母混注,這些語音演變現象可為贛語方音史的研究提供可靠的材料。本文的創新之處:首次從漢語語音史的角度研究《禮記集說》,彌補了《禮記集說》語音方面研究的空白;本文在對作者的取音標準進行界定的基礎上研究音注,是以往藉助音釋材料進行語音研究的學者所從來沒有過的,這就為藉助音釋材料考察某一歷史時期語音演變現象及規律的研究提供了可以借鑒的思考問題的視角和解決問題的模式。文末附有“陳氏自創音注在《禮記集說》中的出處及中古音韻地位”、“《禮記集說》萬久富整理本語音方面的勘誤”和“《禮記集說》萬久富整理本獨有的音注”,以便讀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