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建设工程设计企业的管理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ng2027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世界经济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虚拟组织.该模式使企业规模不是越大越好,而是与时俱进地自我发展,调整组织之间的组织架构和人力资源配置,降低机会成本,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和适应空间.该文通过对国内外虚拟组织的分析和研究,对比国内情况,提出了中国大型建设工程设计企业的管理模式的方向和思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中国,从设计企业规模数量结构来看,甲级资质的设计企业占有较小的比重,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工程的规模和复杂程度越来越大,设计企业的自身发展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综合实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获得竞争优势,是设计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该文通过对国内建设工程设计管理的现状分析,以及政府的政策导向和中国政府在加入WTO的承诺,归纳出制约企业发展的问题.从虚拟组织的层面阐述了大型建设工程设计企业实行虚拟组织的动因,探讨了形成大型建设工程设计企业采用虚拟组织的必要性,研究了虚拟组织的形成方式和它带来的发展优势.成功的虚拟组织管理模式,可以给企业的发展带来积极的现实意义.但是,采用虚拟组织管理模式同样是个复杂的事宜,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如何减少不确定因素的发生,这是实现有效的虚拟组织管理模式的前提保障.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和广州地铁、上海地铁和广东核电站等大型建设工程设计管理的实践,作者认为虚拟组织是二十一世纪企业的主要管理模式,要提高企业的设计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企业在市场经济全球化的竞争力,提出了三种虚拟组织的管理模式.
其他文献
软件的诞生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与软件和维护软件的能力提高程度相比,软件涉及问题的复杂程度增长更快,导致持续了二三十年的软件危机变得更加突出,软件组织也逐渐认识到软件质量是
1968年,Demsetz发表的论文“交易成本”标志着证券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诞生,此后,对基于市场微观结构的流动性的研究有很多。最早的是 Amihud和Mendelson(1986)年的研究,文中
中村好文是一位日本建筑家,论名气可比安藤忠雄、隈研吾差远了,媒体提起他还会加前缀——“给村上春树设计房子的人 ”.我觉得他有点委屈,因为他不仅是建筑家,还是作家,散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