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灰阶超声及多普勒超声技术,对经临床确诊的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超声检查,观察三种肝炎的灰阶超声特点和多普勒超声特点,并对比差异。随后利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测量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和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硬度值,再使用穿刺活检装置(Bard活检枪,14G内槽切割式活检针)对上述患者进行肝穿刺病理组织检查,并将病理纤维化结果与肝硬度值关联,观察不同病理分期中的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与乙型肝炎的肝硬度特点,对其诊断价值进行初步评估。第一部分自身免疫性肝病与乙型肝炎的超声特点比较目的:对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及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分析灰阶超声及多普勒超声特点,探讨超声检查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2月于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肝病科就诊的,经临床确诊的60例乙型肝炎患者,60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46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对每一种肝炎的灰阶超声特点及多普勒超声特点进行比较。具体参数有右叶斜径、左叶长径、左叶前后径、门静脉内径、脾脏长径、脾脏厚径、门静脉流速、肝动脉最高流速、肝动脉最低流速、阻力指数、肝实质回声、胆囊变化、肝内胆管变化、有无腹腔淋巴结、有无腹水。结果:1、肝脏及脾脏大小:自身免疫性肝炎组>乙型肝炎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组>乙型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自身免疫性肝炎组肝脏质地回声粗细不均,呈毛玻璃样改变(65%),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组肝脏质地回声呈细颗粒样改变(63%),两种改变的出现率均高于乙型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组肝静脉内径变细,显示欠清晰(20%),肝内胆管回声增强,呈短线样回声(37%),两种改变的出现率均高于乙型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自身免疫性肝炎组胆囊壁增厚的出现率为71%,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组胆囊壁增厚的出现率为83%,均高于乙型肝炎组胆囊壁增厚的出现率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自身免疫性肝炎组腹腔淋巴结的出现率为10%,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组腹腔淋巴结的出现率为17%,均高于乙型肝炎组腹腔淋巴结出现率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自身免疫性肝炎组肝动脉最低流速>乙型肝炎组肝动脉最低流速;自身免疫性肝炎组阻力指数<乙型肝炎组阻力指数;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组门静脉血流速度<乙型肝炎组门静脉血流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灰阶超声中,自身免疫性肝炎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在肝脾大小,肝实质回声,肝静脉,胆道系统,腹腔淋巴结方面与乙型肝炎有不同程度的差异。(1)乙型肝炎主要表现为:肝脾大小正常,肝内回声增粗,肝静脉清晰,胆囊壁增厚及腹腔淋巴结出现率较低。(2)自身免疫性肝炎主要表现为:肝脏、脾脏体积大于乙型肝炎,肝实质回声粗细不均,呈毛玻璃样改变,胆囊壁增厚,腹腔淋巴结出现率较高。(3)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主要表现为:肝脏、脾脏体积大于乙型肝炎,肝实质回声呈细颗粒样改变,肝静脉内径变细,肝内胆管回声增强,胆囊壁增厚,腹腔淋巴结出现率较高。2、多普勒超声中,对于肝损伤原因不明的患者,肝动脉的最低流速较高、阻力指数较低,不排除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可能性;门静脉流速较低,不排除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可能。第二部分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对自身免疫性肝病与乙型肝炎的诊断价值比较目的:探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对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和乙型肝炎的诊断价值,并比较三种肝炎在该技术中的诊断差异。材料和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2月于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肝科就诊,经临床确诊的53例乙型肝炎患者,49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27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对每组患者分别进行瞬时弹性成像检查,获得各个研究对象的肝脏硬度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再对以上患者行肝组织穿刺病理检查,得到病理纤维化程度分期,将肝硬度值与病理纤维化分期关联,比较差异。结果:乙型肝炎组的肝硬度值:无纤维化(S0):(6.30±0.47)k Pa;轻中度纤维化(S1-S2):(8.95±1.76)k Pa;重度纤维化(S3-4):(18.57±5.29)k Pa。自身免疫性肝炎组的肝硬度值:无纤维化(S0):(6.28±0.40)k Pa;轻中度纤维化(S1-S2):(8.21±2.17)k Pa;重度纤维化(S3-S4):(13.78±3.90)k Pa。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组的肝硬度值:无纤维化(S0):(6.60±0.53)k Pa;轻中度纤维化(S1-S2):(13.27±3.52)k Pa;重度纤维化(S3-S4):(23.90±3.12)k Pa。1、随着病理肝纤维化分期的加重,三种肝炎的肝硬度值均逐渐增加。2、病理诊断S0期,乙型肝炎组、自身免疫性肝炎组和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组的肝硬度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诊断S1-S2期,乙型肝炎组和自身免疫性肝炎组的肝硬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组和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组的肝硬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诊断S3-S4期,乙型肝炎组和自身免疫性肝炎组及乙型肝炎组和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组的肝硬度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随着病理损伤的逐渐加重,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组的肝硬度值变化最大,乙型肝炎组次之,自身免疫性肝炎组的肝硬度值变化最小。结论:1、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可以无创、定量评估肝病患者肝脏纤维化程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2、病理结果肝纤维化程度越重,瞬时弹性成像测得的肝硬度值越高。3、同一病理分期下,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乙型肝炎的肝硬度值有差异,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4、针对不同肝炎,瞬时弹性成像测量肝脏的损伤程度应有不同的参考标准,临床不能根据同一个标准来判断不同肝病的肝脏损伤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