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90年代以来,围绕外商直接投资(FDI)流向的政府间竞争日趋激烈,各东道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纷纷采取各种优惠举措,鼓励跨国公司前来投资。它们相信FDI能够通过技术溢出的方式促进当地的技术进步,帮助本国经济走上内生化的增长道路。但是,这种技术的外部性是否真实存在,却一直是个争议不断、悬而未决的问题。在2004-2005年那场声势浩大的“反外资”思潮中,我国现行“以市场换技术”的引资政策之所以饱受抨击,一个主要的原因便是某些重要产业已经暴露出严重的核心技术缺失,这与国家吸引FDI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驰。那么,就总体来看,FDI是否通过技术溢出提升了中国企业的技术水平,就不只是个学术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政策问题,因为它关系到对现行引资政策的正确评价,关系到这一政策的未来走向。
本研究基于中国的FDI政策与现实,实证分析了FDI对中国工业部门内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其研究思路是:首先,通过借鉴国内外现有成果并加以改进,建立起适合中国实际的计量分析模型,再选取1999-2003年35个二位码行业的面板数据,分别运用外资参与同当地企业生产率增长之间的线性假设与非线性假设,检验FDI行业内溢出、前向联系效应和后向联系效应的存在性,进而测算FDI对中国本土企业技术进步所做的真实贡献。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样本分组检验和构建连乘变量的方法,考察内外资企业间的技术差距、内资企业的吸收能力、部门的开放性程度、内资企业的产品出口倾向、外资企业的产品出口倾向以及不同的FDI来源地等因素对FDI行业内与行业间技术溢出所产生的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适当调整现行FDI优惠政策、利用外资推进我国企业自主创新、强化内外资企业问的后向联系等具体建议。
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FDI确实对中国工业部门内资企业产生了正的行业内溢出和后向联系效应,但同时也给国内下游企业的技术进步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就边际贡献而言,FDI的前、后向联系均比其行业内的参与大得多;但就净效应而言,FDI对内资企业TFP增长的贡献并不突出。
2.这种技术的外部性存在与否、其大小如何,取决于东道国与FDI双方各自存在的异质性,包括内外资企业间的技术差距,内资企业的吸收能力、产品出口倾向,行业开放性,外资企业的产品出口倾向和不同的FDI来源地等多种因素的作用。
3.以目前普遍采用的线性假设考察FDI技术溢出效应,将明显低估FDI对内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真实影响;此外,如果忽视某些影响因素,如技术差距、吸收能力等对溢出效应存在的非线性作用,将使溢出问题研究简单化、片面化。
本文主要创新之处,一是在国外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考察FDI溢出效应影响因素的研究框架,从而为今后经验分析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发;在实践层面,将技术差距、吸收能力、部门开放性、产品出口倾向、不同FDI来源地等因素的分析由行业内拓展到行业间,为考察以上因素对行业间技术溢出的影响,增添了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二是突破了现有研究假定FDI参与同生产率增长呈严格线性关系的束缚,通过引入技术溢出的非线性效应,印证了FDI的边际报酬递增规律:同时,在对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内外资企业间技术差距的考察中,还第一个实证检验了它与溢出效应之间可能存在的非线性关系。三是首次以因子分析法,为水平溢出变量赋予了全新的定义;此外,针对国内溢出研究中某些关键性的细节回避,如作为控制变量的行业集中度、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序列的测算等,本研究充分挖掘现有数据资源,进行了有益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