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 的]建立体外皮肤瘢痕疙瘩外植体模型,观察眼镜王蛇肽OH-CATH30(OH30)对瘢痕疙瘩外植体模型的影响,探索OH30对瘢痕疙瘩的作用及机理。[方 法]将取下的瘢痕疙瘩组织样本无菌处理后,将其包埋嵌入24孔板中进行为期40天的连续培养,根据其上清液中的乳酸脱氢酶(LDH)浓度以及HE染色对组织块的生长情况进行判断,建立瘢痕疙瘩外植体模型。模型成功建立后再次取样,对瘢痕疙瘩组织进行连续培养。并将模型中培养的瘢痕疙瘩组织分为3个组:阳性对照组用曲安奈德(TAC)处理,实验组用OH30处理和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正常培养。培养2天(48h)后开始给予药物处理,分别用30mg/ml浓度的曲安奈德和1mg/ml的OH30对组织块进行处理,期间定期检测组织培养液中的LDH浓度来对组织块成活情况进行监测,第28天收集组织。通过HE、Masson染色对瘢痕组织块的成纤维细胞数量和胶原情况进行测定,通过荧光Tunel法检测纤维细胞的凋亡,免疫组化(IHC)方法检测瘢痕疙瘩内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情况。之后将所得到的数据纳入SPSS 22.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 果]1.瘢痕疙瘩外植体模型中LDH浓度水平在28天内是相对稳定的,然而从第5周开始急剧上升,在32天左右达峰值,期间伴随着组织块的表皮脱落,组织碎裂。HE染色结果显示在1~4周期间,组织块中的成纤维细胞数量较正常瘢痕疙瘩无明显差异,之后随着继续培养,组织开始出现变化,到第40天时组织内成纤维细胞数量已大量减少,且与正常瘢痕疙瘩有显著差异。2.HE、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在28天时相比于对照组,OH30组和TAC组的成纤维细胞数量都有明显的减少,胶原纤维也较为稀疏,且TAC组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3.荧光Tunel实验结果显示,TAC组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H30组的凋亡率虽然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OH30组和TAC组中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均受到了抑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OH30对胶原蛋白的抑制作用较TAC组要弱。[结 论]瘢痕疙瘩在外植体模型中能稳定培养28天,为检测候选的抗瘢痕疙瘩药物提供了一种快速、简便的临床前筛选方法。相比于临床药物TAC,OH30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Ⅰ、Ⅲ胶原蛋白的表达,减少胶原的过度堆积,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成纤维细胞的凋亡,但更多具体的作用机制有待更多的临床实验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