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的储能系统优化配置研究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slin50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我国积极发展绿色低碳的新能源电力产业,快速提升的风电、光伏渗透率对电力系统提出了严峻考验。作为一种灵活的调节资源,储能系统具有良好的调频、调峰技术优势,可平抑新能源发电功率波动。本文以基于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的储能系统优化配置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储能电池寿命估计、新能源功率预测、风光储系统研究等工作,为新能源大规模并网提供技术支撑。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分析研究影响锂离子电池寿命的多重动态因素的基础上,利用戴维南等效电路模型,建立了一种非线性的扩展卡尔曼滤波器的电池荷电状态估计算法。首先,分析研究了传统锂离子电池交换性能寿命估计方法和放电深度寿命估计方法,将温度、电池寿命和工作点动态变化等非线性因素引入戴维南等效电路模型中。在含有锂离子电池的双向DC-DC变换器控制场景下,提出了一种非线性的拓展卡尔曼滤波器的估计方法,对锂离子电池的荷电状态进行了实时估计。结果表明,在25℃的测试环境下,用混合动力脉冲能力特性分析方式,采用非线性扩展卡尔曼对锂离子电池荷电状态的估计误差小于4%,这为复杂环境下的锂离子电池健康状态及寿命估计提供了借鉴。(2)针对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数据规模大和特征维度多的问题,在长短期记忆网络算法中集成了线性回归模块,构建了精度提升的自适应功率预测模型。为解决长短期记忆网络算法在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中适应性差、精度不高、稳定性低的问题,引入集成学习算法原理,在风光功率预测模型中集成了生成对抗网络、支持向量机和线性回归模块,建立了一种自适应长短期记忆网络功率预测模型,提高了功率预测的精度和鲁棒性。针对实际风、光电站进行模拟测算,结果表明,光伏发电模拟计算场景下,所提模型的预测精度比传统LSTM模型分别提高了39.27%;风力发电模拟计算场景下,所提模型的预测精度比传统LSTM模型分别提高了 27.87%。可见,自适应预测模型改善了不同场景下的风、光功率预测适应性和稳定性问题。(3)在自适应功率预测模型精度提升的基础上,采用交直流拓扑结构研究了风光储联合系统的功率波动特性,对风光互补下的储能系统进行了优化配置。对比研究了五种平抑风、光功率波动的控制策略,明确了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可以大幅度节约储能最大充放电功率和容量,并平抑新能源电力的出力不稳定特性。利用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建立了风光储联合的交直流拓扑结构,将新能源并网功率波动降低到每分钟2%以下。在同时考虑不同装机类型、采样间隔、电站数量等多种工况因素对储能配置的影响下,证明了风光发电的相关系数、功率波动率均与储能配置成正相关性;另外,当电源数量增加时,风光发电的相关系数减小、互补性增大,储能配置容量可适当降低。该储能配置设计研究为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储能配置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4)在风光互补系统的储能优化配置研究的基础上,将碳减排目标作为优化目标函数,构建了综合能源系统中电/热混合储能的双层优化配置策略。将碳排放因素表征为系统运行成本,并引入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综合能源系统中,构建了基于电、热、冷、气能量平衡与电/热储能设备运行约束的综合能源系统模型。对模型进行分层优化控制,并以运行成本为内层目标函数、能量平衡为外层目标函数,建立了适用于电/热混合储能的双层控制策略。能源企业运行数据仿真测算表明,不考虑缺负荷造成的损失情况下,混合储能的优化配置使系统的运行成本降低了6.84%。同时,也反映出电储能盈利时会一定程度提高系统的碳排放,提出了电/热混合储能优化配置是有效降低综合能源系统中碳排放的有效方式之一。
其他文献
BIM技术是提升桥梁工程建设质量、桥梁结构性、承载力、使用寿命的重要手段,同时还能利用自身可视性、模拟性、协调性的特点,为工程管理、技术交底、成本控制等重要施工环节赋能。基于此以河北省唐山市某桥梁工程为例,采用Revit建模软件及Dynamo建模插件对BIM技术支持下桥梁工程的参数化智能建模技术进行分析,并对上部变截面箱梁的参数化建模和下部构件的参数化建模进行技术分析,最终展示全桥BIM模型。
期刊
基于电力电子变流器的双馈风电并网系统具有多时间尺度特征,受扰后与同步机和串补输送线路产生多形态交互,易激发从机电暂态到电磁暂态多时间尺度的宽频振荡问题,可能导致大规模风机脱网,严重威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如何构建有效的宽频振荡稳定分析方法及主动阻尼技术,提升双馈风电并网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能力,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此,本文从物理本质出发,以能量流刻画宽频振荡的动态发展过程,构建基于动态能量的宽频
学位
火焰作为燃烧剧烈化学反应的中心区域,含有燃烧稳定性、热效率及污染物排放等重要信息。对火焰特征参数的测量是揭示燃烧现象本质和规律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为工业燃烧系统的优化设计与运行提供重要依据。现有的检测技术大多是利用火焰的热学、声学和光学特性来获取火焰的定量或定性信息,而利用火焰的电学特性进行火焰特征参数测量的研究较少。为了更为深入、细致、全面地研究燃烧现象,并为已有燃烧诊断系统提供新的互补性信息,有
学位
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电化学储能、信息电子等多领域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双碳”战略的实施以及锂离子电池应用场景的多样化,使锂离子电池工作性能、循环寿命和安全性受到广泛关注。锂离子电池的工作过程是复杂的电化学反应动力学与热质输运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受外界环境的密切影响。本文以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热耦合特性为对象,围绕电池的寿命衰减,模组热管理以及热失控的传播三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首先,采用实验方法测
学位
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装机规模连年增长。以光伏为核心产业向外辐射的其他清洁能源行业,也在能源政策的支持下得到了迅猛发展。然而,由于光伏发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特征以及受能源市场变化、光伏资源分布有限、风险因素较多等原因影响,光伏发电面临严重的弃光限电问题,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阻碍光伏产业的绿色发展。因此,解决弃光限电问题和提升资源利用率对促进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随着能源互联网储能技术
学位
随着微纳加工技术的高速发展,微纳撞击液滴不仅引发了传统技术的重大变革,同时推动了能源、航空航天、相变储能、强化传热、医疗保健等诸多领域高新技术的孵化。然而,由于尺度效应的作用,纳米液滴撞击固体表面的动力学特性不同于宏观尺度液滴。目前,有关纳米液滴撞击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得到全面的规律,更没有建立纳米液滴撞击相图。本文研究了纳米液滴撞击固体表面动力学特性,揭示了纳米撞击液滴的尺度效应和能量转换机
学位
随着区域电网联络运行,扰动后电网动态特性的演化规律日趋复杂,扰动传播引起频率的波动范围大,且呈现出复杂的时空分布特性,系统频率稳定问题突出,导致基于本地量测的频率稳定控制存在局限。广域测量系统(Wide Area Measurement System,WAMS)以同步性和快速性,为电力系统频率稳定协同控制提供了实时的数据基础。针对互联电网中频率动态时空分布特性明显、频率协同控制困难的问题,论文以W
学位
地震液化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同时它会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特别是近期大地震中,因液化导致的工程破坏和社会灾害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成为国际上防震减灾工作中的“毒瘤”,也成为了可能危害人类安全的极端危险源。我国属于液化震害高风险国家,开展液化震害风险防治理论与技术方法研究对于国家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工程上采用的液化防治技术体系形成于20世纪60-80年代,并在许多具体技术方法研究
学位
压接型IGBT器件具有双面散热、失效短路和功率密度大等优点,在高压大功率电力变换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压接型IGBT器件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其内部并联IGBT芯片参数及封装参数的差异,导致芯片间存在电流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严重降低器件的安全工作能力。针对压接型IGBT器件内部并联均流问题,现有研究缺乏有效的理论分析和仿真方法。实验测量是目前最直接有效的研究手段,本文以实验测量为主,理论分析和仿真
学位
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优先保护生态,努力建设美丽长三角。2020年7月1日,上海、江苏和浙江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构成了区域建设的政策框架体系。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关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