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往的研究发现面孔吸引力不仅对个体的注意,记忆等基本认知活动有影响,对高级的社会认知活动也存在影响。道德决策和道德判断是个体的高级社会认知活动,常见道德行为如拾金不昧,乐于助人等。之前的研究者对道德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其中包括认知,情感因素等。本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面孔吸引力对道德决策的影响。并以初中生和大学生为被试,从“局中人”和“局外人”视角系统考察面孔吸引力对道德决策的影响。研究一以大学生和初中生为被试,从“局中人”视角,采用电车道德两难困境(实验1)和人行桥道德两难困境实验范式(实验2),考察面孔吸引力对道德决策的影响。在实验1中,研究结果发现,被救者面孔吸引力高的条件下被试做出“扳动道轨”的概率要显著高于被救者面孔吸引力低的条件;相比面孔吸引力高的牺牲者,被试更愿意对面孔吸引力低的牺牲者做出“扳动道轨”的选择。这说明面孔吸引力会影响被试的道德两难决策,被试更愿意“扳动道轨”去挽救面孔吸引力高的个体。但是这种反应倾向在初中生和大学生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被救者与牺牲者的交互作用显著,当被救者是低面孔吸引力,牺牲者是高面孔吸引力,被试更不愿意做出“扳动道轨”的决策。而被救者是高面孔吸引力,牺牲者是低面孔吸引力,被试更愿意做出“扳动道轨”的决策。实验2的研究结果显示,被救者面孔吸引力高的条件下被试做出“推人”选择的概率要显著高于被救者面孔吸引力低的条件;相比面孔吸引力高的牺牲者,被试更愿意对面孔吸引力低的牺牲者做出“推人”的选择。组间的主效应显著,初中生比大学生更倾向于做出“推人”的选择。被救者与牺牲者的交互作用显著,当被救者是低面孔吸引力,牺牲者是高面孔吸引力,被试更不愿意做出“推人”的决策;而被救者是高面孔吸引力,牺牲者是低面孔吸引力,被试更愿意做出“推人”的决策。研究二以大学生和初中生为被试,从“局外人”视角,采用电车道德两难困境(实验3)和人行桥道德两难困境实验范式(实验4),考察面孔吸引力对道德决策的影响。实验3的研究结果显示,当挽救的是高吸引力的个体时,主人公“扳动轨道”的行为在道德上可接受程度要显著高于挽救低吸引力个体;当牺牲的是低吸引力的个体时,主人公“扳动轨道”的行为在道德上可接受程度要显著高于牺牲高吸引力个体。组间的主效应以及被救者与牺牲者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在实验4中,当挽救的是高吸引力的个体时,主人公“推人”行为在道德上可接受程度要显著高于挽救低吸引力个体;当牺牲的是低吸引力的个体时,主人公“推人”行为在道德上可接受程度要显著高于牺牲高吸引力个体。被试组的主效应显著,初中生对“推人”行为的道德可接受评分要显著高于大学生。总的来说,本研究四个实验一致发现面孔吸引力能调节个体的道德决策。相比低吸引力个体,人们更偏爱于高吸引力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