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球价值链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宏观和微观相融合的视角来审视各个产业,并通过对其价值链特征的分析判断,对症下药,为该产业的后续发展提供相应政策建议。本文将中国医药产业纳入价值链分析框架,旨在从附加值、驱动力、治理模式等方面探清医药产业价值链的具体特征,并以A股医药板块上市公司的盈利数据验证之前的价值链判断是否合理。分析得出结论:医药产业内子产业相差甚大,并不是用某一个类型的价值链可以概括的,对医药产业的价值链研究必须细化到子产业。化学制药价值链是我国医药产业中与全球价值链联系最为密切的子产业。产业价值分布符合微笑曲线,原料药生产是价值链最低端,相对而言,其下游制剂生产的附加价值要稍高一些,中国主要以这两个环节融入全球价值链。化学制药价值链更偏向于生产者驱动的价值链,针对价值链治理模式的不同,笔者认为:融入准科层制的特色原料药供应商,流程升级和产品升级是最具潜力的;而大宗原料药供应商,其功能升级的空间很大。生物制药产业链是典型的生产者驱动价值链,生物技术的突破会带来该行业的跨越式发展。全球生物制药价值链中,大型跨国药企的垂直一体化程度很高,因而国内生物制药企业并不嵌入某些环节,而是存在于相对独立的国内价值链。但其价值链长度较短,并不涉及药物发现这一原研药研发环节,而是始于仿制药研发这一环节,目前正面临相当的机会。中药产业是植根于中国的传统独有产业,中药价值链是品牌驱动的购买者价值链,其核心竞争力品牌不但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盈利能力,更可以帮助企业开发大健康产业品类,实现跨链条升级。此外,植根于巨大国内需求,且需求扩张不断促进产业升级,价值链由中国企业主导,中药价值链是立足本土的国家价值链。受研发外包趋势化及该趋势逐渐转移向新兴市场,中国正面临承接国际研发转移的机会,具体看到合同研究组织(CRO)在中国蓬勃发展,且该类企业盈利能力远强于普通制药企业。针对这些结论,我们进行相关计量检验,结果发现,化学制药企业的盈利能力与其所属的产业链上下游位置相关性显著,越靠近下游制剂制造的企业,盈利能力越强;与是否延伸到研发环节相关性也是显著的。而生物制药企业的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这个代表企业研发投入的指标与盈利能力并不显著,一个原因笔者倾向于认为由于当前生物制药产业仍处于初创期,而生物制药产业的研发周期较长,因而目前的研发投入尚未产生收益。中药产业链中可以看到品牌价值对企业盈利能力影响很大,这也印证我们之前的判断,中药产业价值链属于购买者驱动类型。针对该结论,我们给出产业发展政策建议:针对前文提出化学制药企业升级路径及目前面临挑战,我们认为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制定制剂出口欧美的长远规划。在财政、税收、补贴、相关产业发展建议与指导、信息公开等方面扶持医药制剂出口欧美市场。对生物制药产业我们认为审批制度的严格化、规范化有望推动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促进重磅炸弹的产生。而针对中药行业发展,目前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然而中医药也存在人才匮乏、标准化困境、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等问题,未来国家仍需进一步在人才教育和激励机制、医院管理、中医药标准化和现代化研究,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出台更多的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