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山水景观规划设计方法初探——以古蔺县城为例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441060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研究是山水园林城市创建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笔者在参与四川省古蔺县城景观风貌研究中经过自己的思考和总结所整理的关于城市山水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的集成。 本文在论述城市山水景观研究范畴和总结我国城市山水景观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之上,提出城市山水景观规划设计的目标、原则和基本思路及方法。并针对四川省古蔺县城地域特征、山水形态与山水景观现状归纳其景观现存问题,提出相应的规划设计策略及方法。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分析我国城市山水景观研究的背景、城市山水景观研究范畴、研究历程和现状研究支点。在研究中体现出其作为山水园林城市创建的部分,更多的从山水文化、传统山水城市的研究展开。 第二部分,第三章,主要对城市山水景观规划设计的目标和原则、思路做出了分析及确定。这部分内容也是对国内外城市山水景观规划设计的思路和方法的总结,总结了从城市山水总体意境入手,以城市山水园林网络、城市山水视觉环境及城市山水景观文化为主要思路的规划设计方法。 第三部分,第四章,对古蔺县城山水景观的现状分析及塑造方略进行了探讨。这部分内容主要从古蔺山水景观现状问题入手,探讨了城市总体山水景观塑造方略,并且对古蔺县城山水园林网络、视觉环境规划设计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第四部分,第五章,对本论文的总结。 论文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研究,总结了城市山水景观规划设计的思路与方法,探讨了古蔺县城山水景观规划设计方法,旨在确保古蔺县城山水景观向生态、文化、美的三位一体发展下去,避免城市的破坏性建设。
其他文献
北京是我国首都和政治文化中心。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城市,一直到建国初期北京还保留着古代规划思想指导下建成的传统都城格局。旧城中的大量街道、胡同的历史可
城市规划是一门复杂的综合性学科,它牵涉到城市、环境、社会、经济、政治、心理等很多面,城市规划中主观和客观是两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客观环境影响着规划的思路,而规划的主
高速公路附属建筑是一种崭新的建筑类型,是伴随国内高速公路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到目前为止还不足二十年。同时,它又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在我国可以追溯到古代传邮建筑——古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高校与社会的交往日益密切,社会机动车辆进入校园迅速增长,教职工开车上下班也呈上升趋势。同时,在我国的高校校园中,学生自行车拥有率也相当高,特别是
社会经济的飞跃式发展,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城市空间格局和城市用地结构、人口规模和空间分布不断变化,学校原有的布局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中小学的空间布局不合理
我国在2003年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且老年人口的比重和增长速度都超过了世界老龄化的水平。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1.67亿人,约占全世界老龄人口的24%,全世界四个
现代意义的博物馆在我国只有不到百年的历史。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国民在温饱需求满足以后,对文化生活品质的需求逐步提高。博物馆事业迅速发展,国内
现代社会,人类与住区的关系紧密相连,住区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人类高度密集的栖居地,构建和谐、美好的家园是人类共同的期望;在21世纪的今天,种种迹象表明,当前中国城市住区户外公共空
我国的高层建筑出现于上世纪初,改革开放初期才得到全面发展,至今仅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在这三十年间,我国高层建筑的实践都是以国外作为参照,在学习中求发展,因此,理论研究的成果必然
城市及其住区的日益发展,对住区与城市的融合、住区居民公共生活质量以及住区街道中对于人与车的关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对这方面的思考和探讨也日益增多,一方面,越来越认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