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油田H油藏为典型的低渗透油藏,由于储层非均质性导致注水开发效果较差,为此,开展表面活性剂驱油的室内研究。经过大量的筛选评价,获得了能与新疆油田H油藏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的KPS-5+YF-11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和YF-12体系,在质量浓度为0.2%的情况下,界面张力值达到了 10-4mN/m,其中,KPS-5+YF-11体系的复配比为1:1。经3个月老化实验表明,复配体系的界面活性稳定能力优于YF-12体系,其界面张力仍能达到3.9×10-3mN/m。考察了复配体系和YF-12体系在油藏条件下的乳化性能和对岩石表面润湿性改善能力,结果表明,复配体系在动态条件下易乳化,在静态条件下容易分层,而YF-12体系的乳化稳定性较好;低浓度范围内,表面活性剂浓度对乳状液类型的影响不大,油水比越小,越容易形成O/W型乳状液;复配体系与地层孔隙匹配性较好,其乳状液液滴直径能达到4μm,小于YF-12体系乳状液液滴直径。复配体系对岩石表面润湿性改善作用较YF-12体系强,可使岩石表面由油润湿转变为水润湿,油藏岩石在复配体系中浸泡10天后润湿角减小了 48.3°。实验研究了复配体系在天然岩心上的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作用,结果表明体系在岩石上的动态吸附量低于0.5mg/g,其值小于静态吸附量。通过对表面活性剂性能评价,确定了 KPS-5+YF-11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为新疆油田H油藏驱油剂的优选对象。室内岩心物理模拟实验表明:界面张力越低,采收率越大,降压率越大;均质条件下复配体系的最佳注入速度为0.3ml/min,注入段塞体积为0.5PV;表面活性剂的注入时机越早,驱油效率越高;随岩石渗透率增大,驱油效率先增大后减小,当渗透率为34.15×10-3μm2时,驱油效率较高;在油藏条件下,开展天然岩心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用最佳注入方式注入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后,天然岩心的原油采收率可达68.1%,驱油效率提高了 32.7%,降压率为32.5%。非均质条件下渗透率级差越大,驱油效率越低,而注入时机对采收率的影响不大。在油藏条件下,开展了三并联天然岩心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用最佳注入方式注入复配体系后,形成了 O/W型乳状液,可使原油采收率达到62.5%,提高驱油效率27.8%,降压率达到39.7%。KPS-5+YF-11复配体系能与新疆油田H油藏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乳化性能较好,能改善岩石表面的润湿性,吸附损失小,且具有降压增油作用,对新疆油田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具有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