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书法研究,以往精力集中在关注书家与书法风格上,清代的碑志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系统梳理清代碑志的特点、形制、书家以及发展轨迹,进而探讨碑志在清代书法上的重要意义。整个清代碑志书家参与者分布广泛,清前期承续明代风格者占以最大宗;之后追慕帝王雅好与馆阁体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书家的碑志书写风格与独立的书法创作上也存在着种种现象。通过梳理清代碑志书法并结合相关文献,我们可以观察当时书家的多样性和多面性。对清代碑志在书法学方面的价值进行较为全面的剖析和探索,意在通过书法的客观真实现象来揭示清代碑志书法的规律及特点等。通过对清代碑志进行不同历史时期同类型碑志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碑志书法风格经历了率性自然、雅正中和、淳朴厚拙、冲突交融的发展现象。这一现象是清代书法发展脉络中的重要环节,也与清代书坛的发展相一致。清代碑志书法风格的流变至乾嘉以后与清代碑学发展的历史背景相契合,亦是其他时代所不具备的,通过全面归纳清代碑志书法的社会状态和历史特征,可补充清代书法史发展。本论文从六个方面来讨论。第一,清代碑志的综合考察,本论文以碑碣与墓志为主要考察对象。碑碣在清代碑刻中数量最多,基本承接了前代的碑碣形制,但在碑额上形制比较多样多以螭、龙、麒麟、祥云、花草等雕饰。以示庄重。碑文内容上满汉合璧的书写式样占有一定比例,这在前朝是未曾以此种比例出现的。墓志的形制基本延续了前朝形制的定制,未有突破。值得注意的是碑志在清代明显表现出地域性特点,以河南、直隶、岭南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在综合观察碑志的特点后,与书法风格相关照。第二,专一的分析清代碑碣,以其构造和种类切入,考察清代碑刻制度,其中出现了特殊的集字碑等现象。清代立碑颇重装饰性,尤显现在碑额上,当然多语碑额更是清代的特色。第三,专一分析墓志,以形制和类型切入,分典型墓志、碑形墓志、帖形墓志、砖质墓志、瓷质墓志数种。清代墓志往往文辞较多、内容丰富,贯穿整个朝代墓志盖、志文的书写特色形成了官方特点、书家特点等多种式样。第四,清代碑志书家的构成与影响。皇室、官宦、遗民书家等等即独立又相互交织。既有肆情恣性的晚明遗绪,又有受帝王雅好和官方刻帖的影响,加之清代取仕中对书法的重视,文人书碑志受干禄影响较重。乾嘉以后,思潮涌动,碑学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使碑志书法风格更加多样化,这亦是清代所特有的书法现象。第五,清代馆阁体与碑志书法。清代的馆阁体书法以二王为宗,以唐人书法为师,承袭明代之中书体。经过清代帝王和文臣的不断规范,朝廷把书法的公正与否也作为科举取士的内容之一。这样碑志书法就有了董其昌、赵孟頫、欧阳询、颜真卿、抄经等多种风格的影响。以馆阁体的成因及影响来看书碑志者的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矛盾,使之更加立体客观。第六,清代碑志书法的美学特点。清代是中国古代美学发展的集大成时期。这一时期的美学意识高度自觉发展,并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一点在碑志书法风格中也有表现。率性自然、雅正中和、敦朴厚拙、冲突与交融等等现象在清代碑志书法风中竞相出现,这都离不开这个清代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也离不开清代书法发展的客观事实。对清代碑志书法的综合的研究必将促进清代书法史的研究,使清代书法发展的史实、现象更加立体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