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一半以上,农民世代扎根于土地,土地是农民生产和生活的基本资料。同样的,广西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比例为51.9%,北部湾经济区乡村人口的比重为51.48%。随着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城市扩张和工商业发展必然需要更多的土地,征收农用地成为了城市化的普遍做法,农民失去了土地,就等于失去了经济收益和社会保障,生活明显具有不可持续性。当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新农合的覆盖率虽然高达98.13%,但是住院补偿比例为54.86%,且受益率各地差距悬殊,最低的仅为9.94%,造成广大农民的医疗保障实施效果不佳,而且城乡经济和医疗保障水平长期差距悬殊,导致失地农民加入城镇医保体系的转移接续困难,退回原有新农合又难以保证可携带性,在此进退两难的情况下,失地农民更是缺少参合参保的经济能力,不仅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导致他们因病致贫、返贫,而且成为了威胁公共健康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潜在因素。因此,妥善解决失地农的医疗保障问题,关系到北部湾经济区的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的稳定和谐,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从我国历史发展中寻找失地农民产生的总根源,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土地所有制的变革、户籍制度和经济政策的转变,共同形成一股阻力,不断形成和固化城乡二元结构。其次,本文从现实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城市化是失地农民产生的直接原因,城市化使得城市建设、经济规模和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加上人口不断增长,需要更多的土地作为资源、场所和地基,在征地法规不完善的情况下,政府轻易运用行政权力征收农村土地,产生大批部分或者完全失地农民。然而,失去土地的农民没有得到相应的保障、福利和服务,尤其是医疗保障方面,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随着经济和政治的变迁大起大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制度设计、资金筹集和报销比例等方面存在缺陷,最终导致农村医疗资源极其缺乏,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低下,城乡医疗保障差距悬殊。在历史和现实原因分析基础上,本文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简要介绍目前城市化的现状,指出城市扩张和区域合并对土地的需求在不断增大,然而土地城市化、经济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并非同步发展,人口城市化明显滞后,失地农民不能有效融入城市,也没有完善的后续安置和保障,导致他们的生活健康风险加剧,特别突出的是失地农民的医疗问题:参合参保无补贴、集中聚居的环境恶劣、账户资金转移接续难、医疗保障水平低、医疗资源配置不平衡、医疗资金统筹层次低等等,使得失地农民的生存、健康权利受到威胁,陷入因病致贫、返贫的恶性循环。因此,必须完善失地农民的医疗保障:提高政府服务职能,放开垄断的土地市场,改革征地和户籍制度,提高征地补偿标准,以土地出让金为补贴,降低城职保/城居保的准入门槛,将失地农民有序纳入城镇医保体系,同时,合理使用地方财政资金,提高新农合的保障水平,加快城乡医保统筹,在政府和社会的努力下,实现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