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的国际收支出现了大量盈余,人民币面临不断升值的压力。为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促使宏观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中国人民银行不断在外汇市场上实施干预和冲销操作,这一行为致使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快速增长,流动性过剩现象日益严重。有鉴于此,如何才能实施有效的冲销干预操作以保证中国经济更好地发展,已成为我国中央银行的一项重要议题。本文首先对中央银行外汇干预有效性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简单介绍,包括定义、分类、目的、途径和传导渠道,并对有效性的衡量标准(方向标准、平滑标准和盈利标准)进行了界定。随后,根据采取冲销措施的不同,将我国中央银行历年来的干预实践分为四个时期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指出其有效性和存在的负面效应。继而,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采用Kim(2003)和Guimaraes(2004)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AR),通过自相关检验、ADF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以及脉冲响应分析,对我国中央银行冲销干预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其干预是有效的,即冲销干预能影响汇率的变动,但受利率和通货膨胀等经济变量的影响,致使有效性程度降低。最后,针对前面干预实践的分析和实证检验的结果,在参照国外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配合多样化政策、建立多级外汇储备体系、完善市场体系以及减少直接干预频度等政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