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喹啉类VEGFR激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与初步抗肿瘤活性评价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gtian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癌症人数急剧增长,据统计中国每分钟就有6人被确诊为癌症患者,癌症不仅是中国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更是世界性的一个难题。分子靶向治疗是一种能够特异性得作用于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首先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然后诱导其凋亡,最后抑制并杀死肿瘤细胞。在已知的靶向抗肿瘤小分子中,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为靶点的小分子抗肿瘤药物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而以VEGFR为靶点的激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初步抗肿瘤活性评价正是本课题的研究重点。喹啉类作为VEGFR激酶抑制剂中很重要的一类,目前已
其他文献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是肝脏对各种病因所致慢性肝损伤的修复反应,是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改变,主要特征是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Extra cellular matrix,ECM)在肝内的过度沉积,导致肝脏结构改变和肝功能丧失。虽然近年来肝纤维化病理机制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但是肝纤维化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临床上仍缺乏有效的抗肝纤维化药物。因此,寻找有效的抗肝纤维化药物和阐明其
罗红霉素(Roxitbromycin)是一种14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结构与红霉素相似。罗红霉素对葡萄球菌、链球菌、淋球菌、衣原体、军团菌,大多数G+厌氧球菌等具有抗菌活性。临床上用
BYZX [(E)-2-(4-((diethylamino)methyl)benzylidene)-5,6-dimethoxy-2,3-dihydro-indenone]是在第二代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的茚酮结构母核上进行改造,作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而合成的新化合物。临床前研究发现,BYZX的吸收较快,但生物利用度很低,根据前期的体内外研究,推测首过效应是导致其生物利用度低的主要原因。本课题重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