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霉素用于临床危重患者的规范化用药管理研究

来源 :第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yizhongli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万古霉素(Vancomycin)是一种糖肽类抗生素,于1958年被批准用于临床使用,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尤其在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等耐药菌株所致的严重感染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万古霉素曾被誉为“人类对付顽固性耐药菌株的最后一道防线”,通常情况下不推荐作为一线抗菌药物,只在其他的常用抗菌药物无效时才应用。但是,随着临床上耐药菌株感染的逐渐增多,万古霉素目前已经广泛地用于MRSA和其他革兰阳性耐药菌感染的临床治疗。随着万古霉素的大量使用,其不良反应时有发生,较为常见的有由于剂量过大引起的肾毒性和耳毒性。而另一方面,给药剂量不足也会促进万古霉素耐药性的产生,已有报道发现对万古霉素敏感性下降或耐药性的细菌形成。近年来,医院获得性感染的致病菌中MRSA比例显著增加,由于药物剂量不足等不规范用药也常导致治疗失败。经PubMed文献检索(2015年12月),万古霉素相关论文达到23035篇,其中药物抵抗11410篇、肾脏毒性389篇、给药剂量817篇、连续用药739篇、药物动力学1786篇,表明万古霉素的临床合理应用、毒副作用、药物抵抗等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其中如何规范合理地使用万古霉素是临床面临的重要问题。目前,西北地区尚缺乏万古霉素临床应用的管理学分析,特别是针对万古霉素应用的药事管理定量研究,成为本研究关注的主要问题。因此,本课题主要对西北地区临床危重患者应用万古霉素的药物疗效、肝肾毒性发生、药事管理措施等进行分析研究,为进一步完善临床万古霉素的规范化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1.临床病人样本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录入与排除,万古霉素应用方案与分组,血液药物浓度、药物治疗疗效、肝肾毒性等检测指标的分析方法。2.临床数据资料的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进行样本均数的差异比较分析。3.万古霉素药代学的观察方法:实时检测分析血液和脑脊液谷浓度与变化。4.万古霉素的药事管理报告:采用文献分析、比较研究、实地访谈等方法。研究结果1.万古霉素在西北地区临床危重患者应用的样本选择与疗效分析:通过严格筛选获得西北地区125例临床危重患者应用万古霉素样本,根据细菌学培养、实验室检查指标、临床表现判断疗效,分析用药方案与血药浓度和疗效的关系。结果表明:全部125例患者中,122例显效或痊愈(66例显效、56例痊愈)、3例死亡,有效率达到97.4%,痊愈率44.8%。分层分析,标准化用药两种方案(方案一19例,每日2次,每次1克;方案二16例,每日3次,每次0.5克)的痊愈率分别为42.1%与43.8%,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全部125例患者中,92.2%的血药浓度谷值在理想治疗范围之内,两种标准化方案的血药浓度谷值分布范围有所不同,第二种方案达到理想治疗浓度的比例更高。该结果说明万古霉素在临床危重患者应用的疗效确切,两种标准化用药方案具有相似的抗菌治疗效果。2.万古霉素在西北地区125例临床危重患者应用的肝肾毒性分析: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125例万古霉素治疗患者,其中标准化用药35例、个体化体重用药90例,研究确定万古霉素肝肾毒性的相关风险因素。结果表明:万古霉素应用的全部患者中,90%以上血药浓度谷值在理想范围之内。标准化用药与个体化体重用药组,均未发现明显肝功损伤。标准化用药方案中,第一方案出现肾功损伤;个体化体重用药组90例中14例出现肾功损伤,约占15.6%。用药剂量大于38mg/kg/day(50.0%vs11.3%,P=0.004)和血药浓度谷值大于20 mg/L(57.1%vs 12.0%,P=0.01)是万古霉素相关肾毒性的独立风险因素。该结果说明万古霉素用药剂量和血药浓度谷值对于肾脏毒性的发生密切相关,万古霉素用药期间的实时检测和及时调整是必要的。3.我院一例危重患者的万古霉素血清与脑脊液药物浓度初步观察:由于血脑屏障和选择性通透机制的存在,对于药物中枢分布和生物效应会产生影响。我们选择一例2015年6月入院并应用万古霉素的临床危重患者,对万古霉素给药48h期间的血液和脑脊液药物浓度水平和变化进行了实时检测。结果表明:在动态观察48h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最低为3.91μg/mL,最高64.23μg/mL,平均21.56μg/mL。脑脊液浓度最低0.13μg/mL,最高3.45μg/mL,平均1.46μg/mL。在相同的9个观察时间点,脑脊液药物浓度均低于血药浓度,脑脊液药物浓度呈现缓慢上升趋势。该结果说明血脑屏障对于万古霉素透过和组中枢织分布具有较大阻碍作用。该例患者样本极难获得,为进一步探索万古霉素的中枢应用提供了宝贵的原始病例数据。4.针对医院万古霉素临床规范化应用的实时监管实践与药事管理报告:依据我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4年8月下发执行《关于加强万古霉素临床规范化应用的通知》。我们制定《万古霉素临床监测记录表》,实时监测了全院620例万古霉素应用过程,包括用药指征、用药方案、血药检测、用药调整、病程转归等情况。结果可见:规范性用药471例,占76.0%(471/620),不合理用药和特殊反应149例,约占24%(149/620)。这些监管措施和实践有效保证了我院万古霉素应用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并提示进一步严格进行万古霉素规范化用药的必要性。研究结论通过临床资料回顾性研究和药事监管过程分析,表明我国西北地区临床危重患者应用万古霉素的抗菌疗效是明确可靠的,但存在肾脏毒性发生的危险性。该研究结果为完善万古霉素临床规范化应用和用药管理提供了新的依据。并提示深入探索科学合理的用药方案、规范严谨的药事管理方法,对于保证临床危重患者万古霉素应用疗效和避免毒副作用仍然是十分必要的。课题研究结果具有理论和应用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及端粒酶相关组分(hTERT)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端粒重复扩增分析法检测81例乳腺良恶性病变组织端粒酶活性;原位杂交法检测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hTERT m
目的阐明膀胱透明细胞癌病理形态学特征和诊断依据.方法运用光镜、电镜及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分析,结合文献资料进行研究探讨.结果瘤细胞胞质透明,呈腺管状与实性巢状浸润生长.
自从1982年,美国联合碳化公司研究中心开发出系列的磷酸铝分子筛A1PO4-n[1]以来,微孔磷酸铝化合物被广泛地应用在吸附、分离、催化和离子交换等领域.到目前为止,人们利用水热
目的分析间叶性软骨肉瘤的病理形态学、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报道5例间叶性软骨肉瘤,从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等方面进行观察.结果5例间叶性软骨肉瘤3例位于上腭,1例位于右枕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