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喉返神经淋巴结清扫是食管鳞癌手术难点,且清扫过程常出现喉返神经损伤。本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临床分期为T1-3N0M0食管鳞癌发生喉返神经淋巴结转移相关危险因素,构建一个简单、稳定用于评估喉返神经淋巴结转移风险的评分系统,进一步探索选择性喉返神经淋巴结清扫指征。方法:收集从2010年1月到2014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临床分期为T1-3N0M0食管鳞癌原始病例,将病人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在建模组中,将病人分为有、无喉返神经淋巴结转移两组,比较有无喉返神经淋巴结转移病人的基本特征及术后病理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临床分期为T1-3N0M0食管鳞癌喉返神经淋巴结转移风险,权衡最终模型的贝塔系数建立评分系统,通过建模组和验证组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估模型性能。然后,根据评分系统将纳入的病例资料经评分系统分析后分为低危、中危、高危三组,从喉返神经淋巴结转移率、生存率,生存质量,并发症四个方面分析各亚组行喉返神经淋巴结清扫的利弊。结果:从974例食管鳞癌病人中纳入符合条件病人218例进行分析,随机分成9组,其中建模组7组共169例,验证组2组共49例。建模组中喉返神经淋巴结转移率为31.3%(53/169)。多因素分析得出预测喉返神经淋巴结转移独立危险因素为肿瘤位置(OR=2.26,95%CI为1.35-3.77)、肿瘤浸润深度T(OR=3.12,95%CI为1.66-5.84)、脉管瘤栓(OR=2.81,95%CI为1.20-6.57)。通过权衡最终模型的贝塔系数建立评分系统:肿瘤位置--胸上段(+2分),胸中段(+1分),胸下段ref(0分);肿瘤浸润深度--T1 ref(0分),T2(+1分),T3(+2分);脉管瘤栓--(+1分)。建模组和验证组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0.756、0.791。根据分值来评估喉返神经淋巴结转移风险,评估转移风险分为三组:低危组为0-1分(2.5%转移率),中危组为2-3分(34.3%转移率),高危组为4-5分(62.9%)。因中、高危组喉返神经淋巴结转移率高,需常规清扫喉返神经淋巴结。低危组喉返神经淋巴结转移率低,需进一步探索其喉返神经淋巴结清扫的必要性。低危组(40例)与未行喉返神经淋巴结的对照组(38)进行比较未提高生存率,术后喉返神经损伤相关并发症更多(p=0.042),且在吞咽功能、反酸方面生存质量降低(EORTC QLQ-OES18量表)。结论:我们建立简单稳定评分系统能较好的预测临床分期为T1-3N0M0食管鳞癌喉返神经淋巴结转移风险;对于食管鳞癌胸下段T1-2N0M0和胸中段T1N0M0不伴有脉管瘤栓不推荐行喉返神经淋巴结清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