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漫游创作及其传播学意义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js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是最璀璨的明星。从他的诗歌在当世流传开始,到一千多年后的二十一世纪初,品评与研究从未间断,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已有的研究成果视角多种,方法多样,但采取传播学的视角,运用传播学的方法,将其漫游活动与创作结合起来进行深入探讨的工作尚未全面系统地展开。本文即尝试运用传播学的理论与方法,从考察李白的漫游活动入手,通过对他漫游期间的诗歌创作的评析,力图探讨漫游活动对其诗歌创作的传播及对创作的推动意义。全文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绪论部分简要回顾了李白研究的历史及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文章第一章与第二章即围绕李白漫游活动及其创作进行分析,第三章着重探讨传播方式及其意义。漫游活动在李白的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行踪遍及大半个中国,但其行迹较难确定,文中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采纳李白“两入长安”之说,大致描述了李白的漫游路线,将李白一生的长途漫游活动归结为四次,即“出蜀漫游”、“一出长安”、“二出长安”和“盘桓江南”。李白的一生是在漫游中度过的,也是在创作中度过的,他的漫游经历与创作活动紧相联系,将二者结合起来考察,可以说他的诗歌是在漫游中传播的。换言之,即漫游本身就是诗歌传播的主要途径。在漫游活动中,李白的诗歌创作以登览怀古、山水游历、赠答送别、干谒交友最为突出。文中运用加入“语境”因素的拉斯维尔5W传播模式,对李白的漫游诗歌进行了分题材分析。借鉴“语境”原理,进行了如下探讨,认为唐代士人积极进取的心态是李白漫游的时代力量,唐代各阶层对诗歌的喜好是李白诗歌广为传播的群众基础,李白的漫游活动构成了李白漫游诗歌传播的传播学“语境”。以拉斯维尔的5W传播模式而论,李白漫游诗歌的传播,“信息”的发布者为李白,而受众则为李白的好友、所干谒之人、所路遇交往之人等等,“信息”的内容除了李白的作品外尚有李白独特的姿容与气质。李白漫游诗歌的传播媒介主要有题壁、送人、赠别、干谒。题壁诗歌是最具传播功能的诗歌,它直接题写在公共场所的墙壁上,潜在着几乎无限的受众,可以说这是发表诗歌,使诗歌快速传播的一种有效方式。赠答、赠别诗歌也具有传播功能,临行时的以诗赠别本身就是一种诗歌的传播方式,具有传播意义,赠答诗则需要通过寄信、托邮吏代劳、托友人捎带等方式进行传播。干谒诗是作者主动地有意识的传播自己的诗歌,进而“推销”自己,因此干谒诗的传播功能是不言而喻的。随着这些活动产生的诗歌本身即具有不同的传播意义,而编集传播则是李白主动传播自己诗歌的一个重要渠道。李白漫游活动诗歌的传播效果主要有两方面:在共时态上,李白漫游诗歌的传播学效果是使得李白的声名远播;在历时态上,则体现为更加有助于李白诗歌的保存与流传。随着李白的漫游范围扩大以及文集的编纂,越来越多的诗歌具有了传播功能,其传播学效果就越来越显著。李白诗名大著的效果,可以说正是由于他的漫游创作随漫游活动的传播而取得的。
其他文献
隋唐年间,科举制度从萌芽走向成熟,得到确立并逐步兴盛。隋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适应加强中央专制集权和补充大一统国家官吏的需要,正式废除了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隋文帝以
对屈原和楚辞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已是全方位、多角度和多种手段的复合并用研究,论著众多,成果斐然。但有研究中的一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如虽然把屈原的政治活动作为屈原思
<正>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城镇澳大利亚的城市规划建设充分利用山水地形等自然要素,科学合理。经过多年的发展,各城市创出了自己的品牌。堪培拉成为"大洋洲的花园城市",悉尼成为"
2006年5月,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编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该计划从2006年起,由中央财政部设立专项资金,用5年的时间
目的:研究鱼藤素对小细胞肺癌体外抗肿瘤效果。方法:0、5、10、20、50μmol/L鱼藤素作用于NCI-H446细胞24 h,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分析鱼藤素对细胞活
原文包括引言、画史著作与地图、山水画与地志学、绘画的概念和结论五个部分,全文约三万五千字,现发表第二部分"山水画与地志学"的提要。全文请见88年《新美术》第三期、第四
<正>我国是当今世界眼镜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大国,但眼镜行业遭遇的尴尬也屡见不鲜。2006年,我国国产太阳眼镜、镜片因不符合CFR21卷801.410的要求被美国FDA拒绝进口,之后又因最
《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享有四项基本权利,即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和参与权。儿童的权利是儿童的基本人权,是儿童追求美好生活的前提和保障。儿童权利的保护需要整个
熟悉现代汉语词类的学者都知道,现代汉语语气副词是现代汉语中副词的一个特殊的次类词类,虽然它隶属于副词的一个次类,由于它自身意义比较空灵,用法比较灵活,又能在不同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