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对比巨刺和患侧针刺对脑卒中的治疗效果。为巨刺法治疗脑卒中的疗效和证据等级质量的评价提供循证医学的支持,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方法制定检索的关键词、检索式,全面检索中、英文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 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有关巨刺治疗脑卒中的相关临床类型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将最终纳入定量合成分析的文献进行相关资料提取,遵循循证医学的方法和原则,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iew Manager5.3软件对健、患侧针刺治疗中风的有效率、FMA、Barthel、神经功能缺损缺损评分、VAS、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等指标进行系统评价。并使用GRADE Pro GDT为系统评价创建总结表和对证据质量进行等级评估。结果本系统评价最终共纳入23个随机对照试验,共171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其中试验组860例,对照组853例,系统评价结果显示:纳入的文献中13项研究报告了有效率,根据脑卒中的不同分期,分别从中风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三个时期进行亚组分析,结果:三组亚型均提示巨刺为主的针刺治疗在中风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三个时期的有效率均优于以患侧为主的针刺[急性期RR=1.09,95%CI为(1.01,1.18),Z=2.34,P=0.02;恢复期RR=1.16,95%CI为(1.07,1.26),Z=3.54,P=0.0004;后遗症期RR=1.12,95%CI为(1.03,1.21),Z=2.74,P=0.006];再者,其中7项研究进一步比较了单纯巨刺与单纯患侧针刺的有效率,结果:在急性期单纯巨刺和单纯患侧针刺的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但在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提示巨刺疗法更加有效。[急性期RR=1.08,95%CI为(0.99,1.17),Z=1.78,P=0.07;恢复期RR=1.14,95%CI为(1.00,1.30),Z=2.01,P=0.04;后遗症期RR=1.12,95%CI为(1.03,1.21),Z=2.74,P=0.006];6项研究比较了FMA的变化,结果:巨刺组比患侧针刺组更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FMA值,对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更加有利[WMD=5.62,95%CI(4.14,7.10)Z=7.44,P<0.00001];3项文献评估了VAS评分,[WMD=1.51,95%CI(0.87,2.15)Z=4.62,P<0.00001];14项文献采用Barthel评价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WMD=6.41,95%CI(4.07,8.75)Z=5.37,P<0.00001];8篇文献评估了神经功能缺损情况,[WMD=0.84,95%CI(0.18,1.51)Z=2.48,P=0.01];均提示巨刺法对FMA、VA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的改善程度优于患侧针刺。在生化指标方面,3项纳入研究检测全血粘度,[WMD=0.77,95%CI(0.36,1.18)Z=3.71,P=0.0002];2项纳入研究涉及纤维蛋白原,[WMD=1.45,95%CI(-0.97,3.87)Z=1.17,P=0.24];3项研究对血浆粘度进行分析,[WMD=0.17,95%CI(0.06,0.29)Z=2.91,P=0.004]。巨刺组比患侧针刺组更能改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但对纤维蛋白原指标的改善与患侧针刺相比无显著差异。GRADE证据质量评价结果显示证据质量等级为HIGH的0项,MODERATE为2项,10项证据质量评为LOW,1项证据质量都为VERY LOW,纳入指标的证据质量等级评价不高。结论巨刺为主的针刺方案对脑卒中的治疗比患侧为主的针刺方案更加有效,巨刺法对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感觉异常、神经功能的缺损、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等方面的改善均优于患侧针刺;在脑卒中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单纯巨刺疗法优于单纯患侧针刺;在脑卒中急性期单纯巨刺和单纯患侧针刺的疗效无显著差异;在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以巨刺为主的针刺方案或巨刺配合患侧的交替针刺方案在临床上更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