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的进行,我国生物学教科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插图作为教科书的第二语言,其使用量的增加和地位的提高成为教科书的重要变化之一。同国外插图研究水平相比,我国多数相关研究都来自于经验性总结,缺少理论依据,对中学生物学课堂的实践研究尤为缺乏。鉴于此,本研究即以此为关注点,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理论,并结合调查研究,试图通过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初步研究教科书插图在中学生物学课堂中的运用情况。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文献研究。梳理插图相关理论,包括插图的特点、功能、插图理解的影响因素,相关认知理论等。对国内外已有研究进行综述和整合,并对插图、教科书插图等概念进行界定,为开发探测工具提供理论支持。第二阶段,探测工具的开发与初始问卷的编制。通过理论梳理和一线教师的访谈,初步编制教师问卷与学生问卷的初始问卷。通过进一步修正和完善,最终得到正式问卷。第三阶段,实施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信度分析、效度分析以及描述性统计分析。第四阶段,运用理论综述对我国教科书插图类型和影响因素进行梳理分析。第五阶段,通过实践研究并结合理论研究分析调查结果得出相应结论,分析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通过以上过程和阶段,本研究获得以下主要结论和成果:1.教科书插图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生物学知识。插图的组成元素、物理特征、不同类型、学习者的差异性、不同的知识类型等,都会影响学习者对插图的理解水平以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也会影响教师的选择策略。2.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教师除了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插图外,还应该尽可能多的利用板书和挂图展示插图。根据多媒体学习理论,教师在利用多媒体呈现插图时,最好通过插图和解说的方式来呈现,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3.目前我国教科书插图中存在许多装饰性插图,与文本内容没有直接联系,无法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甚至插图中的某些细节会对学生产生错误诱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