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散及其功能药队抗抑郁效应和分子机制研究

来源 :成都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18次 | 上传用户:a24224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比性研究逍遥散及其功能药队的抗抑郁药效和作用机制,为揭示逍遥散功效配伍与抗抑郁效应的相关性,阐释逍遥散“疏肝解郁”功效的科学内涵提供实验研究依据。方法:本研究从整体行为学、分子水平、数据系统性分析三个层面探讨和比较逍遥散及其功能药队(包括疏肝药:柴胡-薄荷;养血药:白芍-当归;健脾药:白术-茯苓-生姜-甘草)抗抑郁效应和作用机制。①采用应激抑郁小鼠模型(TST、FST),观察逍遥散及其功能药队对小鼠不动时间、自主活动量的影响。②采用CUMS大鼠模型,观察逍遥散及其功能药队对模型大鼠自主活动量(爬行距离和站立次数)、体重增长度、糖水偏爱百分比、T形迷宫觅食潜伏期的影响。③采用CUMS大鼠模型,观察逍遥散及其显效功能药队对模型大鼠自主活动量(爬行距离和站立次数)、体重增长度、糖水偏爱百分比、Morris水迷宫测试指标(逃避潜伏期、目标象限滞留时间百分比、目标象限运动距离百分比、目标象限进入次数百分比、逃逸平台进入次数、有效区域进入次数)的影响。④采用ELISA法测定CUMS模型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IFN-γ含量,血清CRH、Cort含量,血清、大脑皮质及海马中5-HT、BDNF含量,观察逍遥散及其显效功能药队对上述指标的影响。⑤采用ELISA法测定CUMS模型大鼠大脑皮质、海马部位IDOase、Cort含量;rt-qPCR法测定大脑皮质、海马部位GCR-mRNA、TrkB-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 (WB)法测定大脑皮质、海马部位IL-1β相对含量,观察逍遥散及其显效功能药队对上述指标的影响。⑥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行为学、分子机制指标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和作用强度分析。结果:(1)逍遥散及其功能药队对应激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学的影响逍遥散、疏肝药、养血药、逍遥散去养血药、逍遥散去疏肝药均能明显缩短TST、FST试验中小鼠的不动时间(P<0.01),且五组药物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健脾药对小鼠不动时间无显著影响(P>0.05)。所有药物组在所试剂量下对小鼠自主活动无明显影响(P>0.05)。(2)逍遥散及其功能药队对CUMS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连续给药4周(即造模6周)时,逍遥散、疏肝药、养血药均能显著增加模型大鼠爬行格数、站立次数、体重增长度、糖水偏爱百分比(P<0.05或P<0.01),并显著减少240s内觅食潜伏期(P<0.01或P<0.05)。健脾药组未出现相同的效应(P>0.05)。其中,逍遥散和疏肝药对模型大鼠上述行为学指标的改善作用优于养血药(P<0.05或P<0.01),逍遥散与疏肝药比较,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3)逍遥散及其显效功能药队对CUMS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连续给药4周,逍遥散、疏肝药、养血药、逍遥散去养血药、逍遥散去疏肝药均能显著增加模型动物爬行格数、站立次数、糖水偏爱百分比、目标象限滞留时间百分比、目标象限运动距离百分比、目标象限进入次数百分比、逃逸平台进入次数和有效区域进入次数(P<0.01),并能显著缩短逃避潜伏期(P<0.01)。逍遥散、疏肝药、逍遥散去养血药尚能显著提高模型动物体重增长度(P<0.01)。对上述行为学指标的影响,疏肝药、逍遥散、逍遥散去养血药优于养血药、逍遥散去疏肝药(P<0.01),但疏肝药、逍遥散、逍遥散去养血药三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4)逍遥散及其显效功能药队对CUMS模型大鼠细胞因子-内分泌(HPA轴)-5-HT/BDNF路径相关分子指标的影响逍遥散、疏肝药、养血药、逍遥散去养血药、逍遥散去疏肝药均能显著对抗CUMS程序所致血清IL-1β、IL-6、TNF-α、IFN-γ水平的升高(P<0.01);逍遥散、疏肝药亦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部位IL-1β含量(P<0.05)。其中,逍遥散、疏肝药、逍遥散去养血药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下调作用强于养血药、逍遥散去疏肝药(P<0.05或P<0.01),且三组药物效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逍遥散、养血药、逍遥散去疏肝药能显著对抗CUMS程序所致血清CRH、Cort的升高(P<0.01或P<0.05);逍遥散、养血药亦能显著对抗CUMS程序所致大脑皮质和海马Cort升高(P<0.05),并上调模型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GCR-mRNA表达(P<0.05)。其中,逍遥散、养血药、逍遥散去疏肝药三者效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疏肝药、逍遥散去养血药未表现出调节上述指标的作用(P>0.05)。逍遥散、疏肝药、养血药、逍遥散去养血药、逍遥散去疏肝药能显著提高模型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部位5-HT含量(P<0.01或P<0.05)。其中,逍遥散对海马5-HT的改善作用最显著,优于疏肝药、逍遥散去养血药(P<0.01或P<0.05)。逍遥散、疏肝药、逍遥散去养血药三者对上述指标的作用强于养血药、逍遥散去疏肝药(P<0.05或P<0.01)。逍遥散、养血药、逍遥散去疏肝药能显著提高模型大鼠血清5-HT水平(P<0.01),逍遥散、疏肝药亦能显著降低模型大脑皮质和海马IDOase活性(P<0.05)。逍遥散、疏肝药、逍遥散去养血药能显著对抗CUMS程序所致血清、大脑皮质、海马BDNF的下降(P<0.01或P<0.05),三者效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养血药、逍遥散去疏肝药对模型大鼠血清、大脑皮质、海马BDNF均无显著改善作用(P>0.05)。逍遥散、疏肝药亦能显著提高模型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TrkB-mRNA表达(P<0.01或P<0.05)。(5)行为学、分子机制指标数据的聚类分析、作用强度分析以行为学指标或以抗抑郁分子机制指标为变量,通过聚类分析发现逍遥散组、疏肝药组、逍遥散去养血药组为一类;养血药组、逍遥散去疏肝药组为一类。并且在逍遥散组、疏肝药组、逍遥散去养血药组三者中,疏肝药组、逍遥散去养血药组归为一类,逍遥散组为一类。提示对行为学指标或抗抑郁分子机制指标的调节方面,逍遥散、疏肝药、逍遥散去养血药具有相同属性,逍遥散的作用与后两者则又有一定区别;养血药、逍遥散去疏肝药具有相同属性。通过不同显效功能药队相同指标之间的作用强度比较可知,逍遥散、疏肝药、逍遥散去养血药对行为学指标和分子机制指标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养血药、逍遥散去疏肝药。在行为学指标、血清细胞因子和大脑皮质5-HT水平上,逍遥散、疏肝药、逍遥散去养血药三者干预作用基本相似,但逍遥散提高海马5-HT水平的作用强于疏肝药和逍遥散去养血药。养血药与逍遥散去疏肝药对上述指标的作用强度基本相同。通过同一显效功能药队不同指标之间的作用强度比较可知,基于行为学研究,含有柴胡-薄荷的药物组合作用强度表现为:自主活动能力>记忆、认知能力>情绪情感调节;含有白芍-当归的药物组合作用强度表现为:记忆、自主活动能力>情绪情感调节>认知能力。基于分子机制研究,含有柴胡-薄荷的药物组合表现为:中枢5-HT水平>细胞因子水平;含有白芍-当归的药物组合则表现相反。通过指标效应趋势总结可知,代表疏肝治法的药物组合作用侧重点在细胞因子和中枢5-HT/BDNF/TrkB通路调节上,代表养血治法的药物组合侧重点在HPA轴功能(CRH、Cort/GCR)调控上。结论:逍遥散、疏肝药队、养血药队具有显著抗抑郁作用,作用机制与细胞因子/HPA/5-HT-BDNF三方面功能的协调调节有关,健脾药队的抗抑郁作用不明显。疏肝药队是参与逍遥散抗抑郁作用发挥的主要功能组合,在影响自主活动、体重及调节中枢5-HT/BDNF/TrkB通路和细胞因子方面表现出一定优势;养血药队则是辅助功能组合,在影响记忆能力、自主活动及调节HPA轴功能(CRH、Cort/GCR)方面表现出一定优势。二者的结合共奏全方的综合抗抑郁效应,提示疏肝、养血功能是逍遥散治疗抑郁症的基础。研究结果初步筛选出体现逍遥散全方抗抑郁效应的主要功能(治法),一定程度上阐释了逍遥散功能配伍特点与抗抑郁作用机制相关性的科学内涵,从传统中医药功能理论角度丰富了逍遥散抗抑郁药效机制研究内容,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更为全面的药理学依据。
其他文献
随着无线通信系统的迅速发展,作为射频前端的关键器件,滤波器也在不断地向高性能、低成本、小型化的方向改进,而传统的印刷电路板(PCB)无法很好的满足高频段(GHz)滤波器的性
背景先天性梨状窝瘘是头颈部的一种先天性疾病,常于儿童期发病,多见于左侧,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颈部脓肿或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该病临床少见,国内外文献大多为个案报道,缺乏系统
目的:探讨侧卧位前方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直接外侧
西方学术界从上世纪后期开始研究中国神学家倪柝声,经历1970年代的肇始、1980年代的高潮、1990年代的式微和2000年后的再兴四个阶段。本文探讨了西方倪柝声研究起落的内在原
目的:为了解浅部致病真菌菌种分布和变迁情况,总结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皮肤科真菌实验室2004年-2013年真菌培养资料,分析病原菌的变化趋势,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为网民提供便捷的同时,已经深入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2013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
在建筑设计中,我们常常要依赖于建筑师的感觉和经验。同时我们过多地依赖规范,往往缺少分析。因此我们更多的时候都是被告知建筑和环境应该如何如何,却很少去讨论它们为什么应该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IgM抗体阳性儿童不同年龄段的临床特点。方法:将1276例MP-IgM抗体阳性儿童按年龄段分为≤3个月组(小婴儿组)、3个月~1岁组(婴儿组)、1~3岁组(幼儿组
对少数民族基础教育改革中的课程改革问题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以下与各民族社会生产实践、社会生活和未来发展相适应的课程改革策略 ,一、确立新的课程观念 ,二、构建合理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