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消化道肿瘤肝转移患者生物治疗前后行能谱CT增强扫描并进行相关分析,探讨CT能谱成像单能分析及物质分离碘基分析对消化道肿瘤肝转移患者生物治疗疗效的观察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消化道肿瘤肝转移患者30例,入选病例均经临床及影像学证实,并接受规范生物治疗。于生物治疗前及2-3个疗程后行能谱CT平扫及增强扫描,用宝石能谱成像(GSI)软件进行图像观察及数据分析,测量治疗前后能谱曲线上不同单能量(40keV-140keV,间隔20keV)下增强扫描静脉期的CT值变化及病灶ROI的碘含量、水含量,并计算标化碘含量(病灶碘含量与同层面腹主动脉碘含量之比),进行数据分析及配对t检验。结果:30例消化道肿瘤肝转移患者生物治疗前后,在不同单能量下,即40keV、60keV、80keV、100keV、120keV、140keV时,肿瘤增强扫描静脉期的CT值分别为:151.77±5.77和137.52±7.46(HU)、85.97±3.03和78.68±3.22(HU)、61.04±3.25和58.12±2.57(HU)、49.64±2.70和48.66±2.19(HU)、44.89±2.70和44.11±1.95(HU)、41.60±2.80和40.75±2.17(HU);生物治疗前肿瘤内感兴趣区(ROI)的碘含量、水含量、标化碘含量分别为:14.84±1.17(100μg/ml)、1034.05±4.10(100μg/ml)、0.31±0.02,治疗后分别为:12.71±0.92(100μg/ml)、1032.67±3.11(100μg/ml)、0.29±0.02。通过配对t检验,生物治疗后不同单能量下肿瘤增强扫描静脉期的CT值均较治疗前降低,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358、8.895、5.933、3.484、3.103、3.072,P值均<0.05);肿瘤内ROI的碘含量、标化碘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t值分别为8.990、10.329,P值均<0.05)。生物治疗前后肿瘤内ROI的水含量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1.900,P>0.05)。结论:1、应用宝石CT能谱成像对消化道肿瘤肝转移患者进行单能分析及碘基分析,可以为临床上肿瘤CT检查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定量信息。2、宝石CT能谱成像及物质分离技术碘基分析,有助于对消化道肿瘤肝转移患者肝脏病灶的生物治疗疗效进行定量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