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的视角探究当代中国大规模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de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中国大学校园规模日渐扩大,校园内存在明显的“自行车潮”现象。笔者以此为切入点探究其产生的原因。从表象上看是校园人数规模、地域规模扩大等客观原因造成的,从深层次看,实则源于校园规划设计理念的若干疏漏。首先是在对“功能分区”的把握上未考虑校园现实条件的变化,仍沿用“传统的功能分区”规划方式,将大学校园简单的划分成几个单一集中的区域;二是在路径系统的规划中未对自行车的疏导路径足够重视,缺乏相对独立的自行车路径系统;三是在具体的设计中,对自行车在通行和停放两方面的细节设计考虑尚不周全。笔者针对校园规划设计的几点疏漏之处,通过对各种实例的分析、归纳和比较,分别尝试性地从“理性功能分区”格局的建立、合理路径系统的建立、相关具体细节设计的要点等方面提出了应对的思路。最后还特别提到管理手段,初看非学科领域知识,实则笔者希望表达,规划设计也需要为后期先进管理手段的引入提供可能,保证管理能配合规划发挥最大作用。通过几种应对思路的叠加,或将缓解新建大规模大学校园自行车交通问题,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校园生活体验。本文旨在通过一个全新的视角去探究当代中国大学校园规划设计方法,引导设计者从校内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去关注规划布局的表达,避免流于形式。
其他文献
学位
历史建筑是城市文化传统活的见证,是人类文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永续存在不仅对城市的现在有意义,对未来也具有普遍的重要意义。尝试构建以价值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并将其
高速公路服务区建筑作为一种独立于城市之外的特殊类型的交通建筑,其能源输入和废弃物排出都无法利用城市市政功能体系,容易造成服务区能源资源浪费、所在地生态环境破坏的尴
本文通过对“场地”、“场景”和“场所”的理论梳理,以场景作为“场地”和“场所”的纽带,对场地中的场景组织和场景营造进行重点研究,以期解决当前建筑实践中场地设计方法单一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句话是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在黑格尔创立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美只是其无数阶段的一个阶段,无数链条的一个链条。从其哲学体系看,美只是
城市化的单向进程导致了乡村的边缘化,使得每天有上百个乡村正在消失。然而在已经消失以及即将消失的村庄里仍有大量的作为主要建筑形式的生土民居。  生土营造是传统民居的
本论文选题于重庆建科委的科研课题《农村住宅经济适用节能技术集成》,课题旨在通过被动式策略的研究,对农宅进行节能改造。一方面着眼于住宅空间的改造,改善住宅的居住舒适度,从
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刺激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高追求。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传统街道空间理念和表达手法已不能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街
我国老龄人口急速增加,老龄问题已成为本世纪公认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在以居家养老模式为主的中国,亲切、舒适、安全的居住区公共空间是老龄群体颐养天年的重要保证。然而,
城市滨水区的重要价值逐渐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随之而来的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建设也成为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热点。在城市滨水区开发逐步转化为世界性现象的大背景之下,我国的城市决